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甲午战争——引者注)给古老的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中国进行的战争(甲午战争——引者注)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闭关自守已经不可能了。即使是为了军事防御的目的,也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这样一来,旧有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农户自己也制造自己使用的工业品),以及可以容纳比较稠密的人口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千百万人将被迫离乡背井,移居国外。他们甚至会移居到欧洲,而且是大批的。而中国人的竞争一旦规模大起来,就会给你们那里和我们这里迅速地造成极端尖锐的形势,这样一来,资本主义征服中国的同时也将促进欧洲和美洲资本主义的崩溃。

——恩格斯,1894年11月10日

请根据甲午战争之后的史实,对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示例:恩格斯认为甲午战争后,清朝将进行主动开放,进行现代化建设,而且传统的社会制度将会逐步瓦解,这一判断基本符合历史事实。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式军队,采用新式武器和西方训练系统,推动中国的军队现代化。并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工商业发展。戊戌变法显示了民间和政府的改革意图。清末新政进一步实施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部商品资本涌入的背景下,逐步解体。随着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建立在小农经济经济基础上的传统社会组织、宗法结构、思想观念,也都在解体或变形。可以说,甲午战争后的中国,政府的主动变革和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的瓦解演变,都证明了恩格斯的判断的准确性。 但是,恩格斯对于中国和国际形势的变化存在显著误差。恩格斯认为中国民众将大批移居国外,加剧西方的社会矛盾,从而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崩溃。实际上并未发生。中国的压力局限于国内,在20世纪初陷入了长期的革命和混乱之中。 【解析】 首先从材料中提取相关甲午战争“给古老的中国以致命的打击”,“必须敷设铁路,使用蒸汽机和电力以及创办大工业”“旧有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制度”在内的“整个陈旧的社会制度也都在逐渐瓦解”等信息,归纳出恩格斯的观点,接下来,按照要求“根据甲午战争之后的史实”,如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等方面的新旧交替,或者是近代化成果进行整理,第三步 “对恩格斯的观点”进行“评”、“析”。“评”要用辩证的方法,“析”要从唯物史观出发,结合史实,讨论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破坏和建设性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20年代,英国同欧洲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降低原料和工业品的进口税率。40年代又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上千种商品的进口税率,1854年英国取消垄断海运的《航海条例》,成了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通过与各国的多轮谈判,到1875年,英国已经将制造品的平均进口关税率下调为零,主要欧洲国家的关税都大幅度下调。

——摘编自韩青、高先民、张凯华《贸易战争》

材料二  在我国古代,关税征收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满足皇室财政的需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无论是税率的制定,还是租税范围的划定,都随统治者的意志而定……19世纪下半叶中国保护关税思想的出现,则是迫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外部压力,当时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对外贸易中,清政府已无任何主动权可言。于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关税思想,提出了轻出口、重进口的保护关税政策,以抵抗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摧残,保护民族工商业,改变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

——摘编自栗小芳《中西关税思想的演进与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关税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至近代关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关税和贸易政策的演变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查看答案

1964年1月9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声明:“十分明显,我们认为,法国如果承认(中国),将不利于我们或其他自由国家,我们已经一再清楚地表明,美国反对承认共产党中国。”1月27日,法国不顾美国意见,与中国正式签署建交公报。中法建交

A. 标志着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彻底分化

B. 极大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

C. 是中法意识形态差异缓和的产物

D. 表明两国在两极格局中有相似处境

 

查看答案

列宁曾说:我们并不是孤零零地生存在世界上的,我们是作为世界经济的一员生存在资本主义国家体系中的。1952年,斯大林指出,“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这一观点的转变

A. 是对资本主义制度认识的深入

B. 是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

C. 导致西方对苏联的孤立与遏制

D. 不利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查看答案

1840年,英国议会发生一场辩论。布罗克赫斯特认为,“印度现在是一个农业国,而不是一个制造业国家。”罗伯特-马丁回应道:“印度既是农业国,也是制造业国家……自古以来,印度一直善于制造各类产品,在公平竞争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之抗衡。”根据史实可知

A. 英国对印度制造业采取了不正当竞争

B. 布罗克赫斯特的观点符合印度的现实

C. 马丁指出了印度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D. 印度制造业此时仍然对英国拥有优势

 

查看答案

古罗马曾设置专门法官处理民事纠纷,罗马法学家的著述和活动也着重于民法方面。罗马法关于经济交往中的契约,如商业贸易、借贷、租赁、财产转让、遗嘱继承等,强调以双方意愿一致为契约基础。这说明,罗马法

A. 在法官学者推动下不断革新

B. 在当时的世界处于先进水平

C. 与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相适应

D. 罗马法以保护私有财产为主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