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社会制度、...

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洲,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  有人说中美最终一定会冲突,我觉得这种说法大错特错。两国的关系应该是既竞争又合作,如国际金融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治,还有打击恐怖分子,一定要合作才行。而合作的基础就是软实力,如果两国软实力提升,可以避免冲突。……中美现在的关系与冷战时大不相同。过去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是没有巨额贸易的,但现在美中之间有很多经济往来;另外,现在还有约20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中美双方在软实力方面有许多可以交流、沟通的机会,通过贸易和教育等各种管道,自下而上,形成互动。

——摘编自约瑟夫奈《软实力,改变世界的原动力》主题演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强大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相比有何不同?中国提升软实力应当采取哪些举措?

 

 

(1)表现:①百家争鸣,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世界文化“轴心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并推动世界文明发展。③东亚儒学文化圈形成,对周边国家文化发展影响深远。④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等影响广泛。⑤中国社会文化对欧洲有一定的影响,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启蒙运动的发展。 原因:①农业和手工业长期世界领先。②中央集权制度的较早确立和发展巩固。③中原文化与周边民族、其他国家文化的兼容整合、交流互鉴。 (2)不同:①美苏关系处于两极格局时代,双方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严重对立,展开激烈的争霸斗争;中美关系处于全球化时代,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潮流,两国既竞争又合作。②美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有限,受到政治因素的主导;中美之间经济、文化交流规模庞大、日益密切且不可逆转。 举措:①经济:发展完善市场经济,追求共同富裕,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②政治:发展完善民主法治,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③文化: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对外积极传播中国文化。④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表现:根据题干软实力,是指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等实力,结合材料“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思想上儒家思想、科技上以四大发明为主等方面分析即可。第二小问原因:关于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强大的原因,根据材料“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近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等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上(农耕经济高度发展)、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发展)、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不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找出美苏关系和中美关系的相关内容,主要可从所处的时代环境(美苏是两极争霸、而中美是和平发展成为主流)、经济交流(美苏争霸,缺乏经济交流;而中美则是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第二小问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关于中国提升软实力应当采取的举措,可从政治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经济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上(科教兴国)、外交上(独立自主)等方面分析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6~2016年十年间中国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1.69万篇,占世界份额为12.8%,排名世界第3位。与此同时,我国有18个学科论文的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10位,其中农业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等8个学科跻身世界第2位。这实质上反映出

A. 中国国际科技论文的被引数量显著增加

B. 中国现代科学技术水平逐步领先于世界

C. 高被引论文数是评判科技水平主要依据

D. “科教兴国”提出直接助推了科技发展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来华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写道:广东的近代化自19世纪60年代前期开启后,一直到80年代前期,基本上处于半停滞状态,因为时任的广东总督和广东巡抚中,任期较长且受朝廷信赖的基本是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缺乏开拓精神的官员。李提摩太此语旨在

A. 回避殖民侵略对近代化的破坏

B. 指出清廷重满轻汉政策的危害

C. 批评洋务派缺乏积极进取精神

D. 强调近代化中政治决策的重要

 

查看答案

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载:“(元杂剧)其事不取幽深,其人不搜隐僻,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满足统治阶级宴乐需要

B. 适应市民阶层的诉求

C. 更好体现社会教化功能

D. 社会环境的相对宽松

 

查看答案

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C.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D. 全面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查看答案

195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签署《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0年,英国与奥地利、瑞典等国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相约“逐步取消成员国内部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对其他国家的工业品仍保持不同的关税率;不谋求任何形式的政治一体化”等。英国此举的目的是

A. 阻挠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 抗衡欧洲经济共同体

C. 全力推进欧洲自由贸易

D. 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