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936—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下华北煤、生铁的生产量统计表。这一状况
A. 扰乱了国统区工业秩序
B. 适应了侵华战争的需要
C. 遏制了根据地经济发展
D. 推动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道光问参与《南京条约》谈判的耆英:“逆夷接仗之际,所带夷兵,何以能使有进无退?”耆英答曰:“英夷武官四十以内不娶妻室,兵丁亦然,是以无所顾瞻,临敌争先。”这反映了
A. 道光帝认识到英国国力强盛
B. 清朝官员囿于天朝上国观念
C. 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 英国军队士兵军事理念先进
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王朝,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时的清朝,大城市人口竟只占总人口的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 清朝经济的衰败
B. 小农经济的影响
C. 市镇经济的发展
D. 赋税制度的变革
1566年后,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先后开放海禁。有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这表明
A. 明王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B. 明朝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C. 倭患解除促使海禁政策瓦解
D. 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之一
西汉初年,贾谊重申周礼的重要性,对文帝提出“定礼制”,即对同姓王在制度、名号、衣饰、器物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礼制来标示人们的等级身份。这一主张
A. 希望汉代重建西周的制度
B. 使儒学成为国家正统思想
C. 意在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
D. 成为汉初政局动荡的根源
下表为先秦思想家的经济主张:
这些主张反映了
A. 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
B. 农业生产获得了较快发展
C. 重农抑商已经是社会共识
D. 工商业的社会作用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