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从1980年夏季到1981年夏季的一年中,连续举办了三个大型讲习班,分别是:“数量经济学讲习班”、“国外经济学讲”和“发展经济学讲习班”同时期,大批高校的优秀毕业生由政府派遣,赴欧美和日本的高等院校留学,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A. 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B. 实现了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C. 社会发展水平极大提高
D. 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果
1939年春,国民政府教育部禁止使用“蛮、夷、蕃”等词来称谓少数民族,同年9月行政院又下令禁止滥用“少数民族”一词,提出以地域来称谓边疆同胞。国民政府此举旨在
A. 缓解尖锐的民族矛盾
B. 践行“五族共和”的思想
C. 加强其专制独裁统治
D.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下表为1936—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下华北煤、生铁的生产量统计表。这一状况
A. 扰乱了国统区工业秩序
B. 适应了侵华战争的需要
C. 遏制了根据地经济发展
D. 推动了官僚资本的膨胀
道光问参与《南京条约》谈判的耆英:“逆夷接仗之际,所带夷兵,何以能使有进无退?”耆英答曰:“英夷武官四十以内不娶妻室,兵丁亦然,是以无所顾瞻,临敌争先。”这反映了
A. 道光帝认识到英国国力强盛
B. 清朝官员囿于天朝上国观念
C. 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 英国军队士兵军事理念先进
根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王朝,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时的清朝,大城市人口竟只占总人口的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 清朝经济的衰败
B. 小农经济的影响
C. 市镇经济的发展
D. 赋税制度的变革
1566年后,明穆宗、明神宗及其辅政大臣都主张实行比较灵活的政策,先后开放海禁。有学者认为由于海禁的开放,刺激了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与繁荣,所谓“倭患”也就烟消云散了。这表明
A. 明王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
B. 明朝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C. 倭患解除促使海禁政策瓦解
D. 海禁是倭寇猖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