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历史学家指出:“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它比1840年具有更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各项中,具有“标界意义”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兴起
②洋务运动的开展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④学习西方从器物走向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清朝时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对以上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防范外来入侵是该政策的重要目的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存在是深层原因
C. 封关闭疆,禁绝外商来华贸易
D. 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
A. 揭示了官商勾结是晋商获利的唯一途径
B. 说明商帮兴起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
C. 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
D. 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某同学在写历史小论文,其中涉及“明清商业活动不断冲击着官府重农抑商政策”这一论点,下面能作为他写作的论据的是
A. 工商皆本思想出现,著名的商帮形成
B. 商业活动的时间、空间限制开始被打破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普遍出现
D. 离城镇较远的地方民间集市开始形成
下图是《天工开物》中某一手工业生产场景的介绍。据图可知
A. 手工业生产规模较大
B. 工商业市镇广泛兴起
C.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 重农抑商政策被废除
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过“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也因此被称为“瓷路”。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唐代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B. 邢窑的白瓷制作精美,据说“天下无贵贱通行之”
C. “唐三彩”是唐代北方青瓷重要代表
D. 清代珐琅彩融入了外来艺术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