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  国际上,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尼克松结束了遏制政策,转而采取一项新政策,让中国在国际政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以便更容易地遏制苏联。在这样一种“新颖”的外交格局中,美国将独占鳌头,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三个以上国家的互动与双边互动相比保守秘密的难度要大得多,因此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参与多边外交的各方,其具体利益可能有较大的差异,但它们的利益总有一个交汇点……多边外交的开展要求一个国家克制、甚至放弃某些领域内的单边或双边的利益考量,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为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尼克松政府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外交政策演变的标志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多边外交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

 

 

(1)特点:强调意识形态或国家制度。影响: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迅速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保障国家利益);不利于与更多国家的正常交往(局限了打破封锁的战略战术)。 (2)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的竞争;美国国内的呼声;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维护美国霸主地位。标志: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3)特点:较为公开透明;具有包容性或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 原因:改革开放后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多边外交奠定了基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趋于缓和(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一“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的信息可知是强调意识形态或国家制度。影响: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从积极和消极的角度回答。 (2)原因:依据材料二“中国的核国家地位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承认”的信息可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依据材料二“日本崛起为美国经济的竞争者”的信息可知日本的竞争;依据材料二“在国内,自由派政治家和学者普遍呼吁重新评估对华政策,商界人士强烈渴望开展对华贸易”的信息可知美国国内的呼声;并结合所学可知利用中国遏制苏联以及维护美国霸主地位的需要。标志:依据所学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及《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回答。 (3)特点:依据材料三“多边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比双边协定更加具有透明性,更易于为国际舆论所监督”的信息可知较为公开透明;依据材料三“侧重于有互动关系的多边共同的利益标准”的信息可知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的外交。原因:依据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的信息和所学从改革开放后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及冷战的结束使国际关系趋于缓和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等角度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从美国的视野看,当今世界上对重大的战略军事的关切突出的首要原因是中国持续的、急剧的和加速的军力建设,特别是海空战略性投射能力建设。这本质上反映了

A. 美国以霸权眼光看待中国的发展

B. 中美两极格局的形成

C. 军事实力是国际地位的决定性因素

D. 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

 

查看答案

冷战结束后,一些实力较强大国或国家集团,极力争取“极”的地位,出现一种“多元争极”的态势。这一“态势”反映出

A. 新国际格局尚未定型

B. 国际力量出现了平衡

C. 美国力量遭到了削弱

D. 世界多极化基本形成

 

查看答案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这段话反映出

A. 西欧在二战后普遍衰落,美国加紧对其控制

B. 西欧与苏联关系改善,动摇了北约组织

C. 欧共体成立并壮大,迫使美国调整对外政策

D. 苏联东欧剧变,美国有机可乘

 

查看答案

1964年,法国对新中国的承认,是对美国的一个大胆的、有意的挑战,它标志着美国发起的对新中国的贸易禁止和把北京排斥在联合国外的做法开始失败。法国这一举动的主要原因是

A. 法国国家利益的需要

B. 欧共体快速发展的推动

C. 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

D. 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查看答案

“这是冷战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事件,它将两个大国最大限度地拖到了核战争的边缘,因此它成为人们推断两个大国的对抗究竟达到何种程度的界石,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防止核战争。”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 华约建立

B. 朝鲜战争

C. 越南战争

D. 古巴导弹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