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
A. 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 葡萄牙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
C. 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 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 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 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造成下图中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圈地运动的进行使农村人口减少
B.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使服务业萎缩
C. 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D. 城市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地位突出
1900年英国人彼特的生活经历中不可能存在
A. 坐火车去巴黎
B. 开汽车去郊游
C. 打电话给朋友
D. 乘飞机到印度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A.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 圈地运动的发生
C. 新航路的开辟
D. 宗教改革的发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了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在半殖民地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逻辑受制于外部的国际关系的演变。
——《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著名的实业家宋裴卿1932年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决心走实业救国之路。……1935年4月,筹建新厂,设备齐全,机器先进,使“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1937年“七七”事变后,“东亚”在夹缝中挣扎了8年,多次陷入困境。到1948年,“东亚”已是奄奄一息了。
——《百年巨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开足马力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后该企业渐趋衰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中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