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资金少,技术弱
B. 重工业发展突出
C. 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
D. 受制于西方列强
下图是一位晚清乡村知识分子在1893年的日记,这说明了当时
A.科举制度已被废除 B.传统抑商观念趋于弱化
C.作者认同实业救国思潮 D.民族工业迎来黄金时期
有人说“强盗——殖民经济”引发了工业革命。这样说是强调了工业革命产生需要的重要条件是
A. 充足的资金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B. 巨额的财富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C. 充足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D. 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两家棉纺厂,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珍妮纺纱机全面推广
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 英国棉纺织品大量涌入中国
读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C.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和诱导
D.“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