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在这种新组织的推动下,17世纪上半叶发展成为头号贸易强国的是
A. 西班牙
B. 法国
C. 荷兰
D. 英国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其最大的影响是
A. 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B. 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C. "实业救国"浪潮兴起
D.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都是
A. 实业救国的具体实践
B. 属于资本主义工业
C.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 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鸦片战争以后,福州官员奏称: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中国传统经济形态的抵抗
C.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诞生
D. 创办洋务企业已初见成效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的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资金少,技术弱
B. 重工业发展突出
C. 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海
D. 受制于西方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