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约公元前422年)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溉...

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约公元前422年)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溉民田。”而《吕氏春秋·乐成》认为,该渠为魏襄王时(约在西门豹后100年)邺令史成所建。这反映出

A. 历史事件真伪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

B. 二手史料对相关历史的叙述有待考证

C.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评价

D. 虚构性强的文学类作品史料价值较低

 

B 【解析】 A选项表述错误,历史事件可以通过考古和史料进行考证,而非无法考证;B选项表述正确,因为《史记》和《吕氏春秋》都是带有后世主观色彩的二手史料,因为参考不同,所以在历史叙述上面存在差异,需要通过一手史料或其它多元史料进行论证;C选项错误,因为材料并未体现出研究者的立场存在差异,并且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历史叙述不同而非历史评价;《史记》和《吕氏春秋》均为史书而非虚构的文学作品,故D选项表述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认为,秦汉以来的“国”与“家”是相通的,“孝”和“忠”是一致的,作为生产和生活单位以及社会细胞的“家”同作为上层建筑的统治机构的“国”,在长期的历史条件和时期内有效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治理模式。据此可知,该治理模式

A. 是以宗法制的存在为前提条件

B. 促进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C. 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延续

D. 确保了皇权在基层社会的独尊地位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化

A. 都具有延续性、一致性

B. 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C. 彰显儒家学说的适用性

D. 加剧了国家政治的分裂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

A. 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

C. 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

D. 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

 

查看答案

《周易》是阐述关于阴阳变化之书,一度被道家奉为经典。巧合的是,“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且一再强调“《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德义耳也”。由此可见

A.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B. 孔子坚守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

C. 儒道两家思想已呈融合之势

D. 晚年孔子因遭受困厄而热衷卜筮

 

查看答案

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A.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 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 一超多强局面基本瓦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