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A.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B. 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C. 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D. 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从1985年开始,国家由“以调为主,转向“调放结合“,除了有计划地提高部分粮食收购价格外,还取消了粮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即实行“死一块,活一块”的“价格双轨制”。材料表明当时
A. 农民可以自由销售粮食
B. 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深入
C. 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D. 传统经济体制有所改变
宋子文于1945年建立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资产主要来自于接受敌伪产业,后来靠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收购原料和免于政府收购等政策垄断了棉纺织业的进出口贸易。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A. 国民政府执行自由宽松的金融贸易政策
B. 日资企业退出给民营工业腾出经营空间
C. 官僚资本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和垄断
D. 民族工业萎缩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减弱
阅读下表1935年和1941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状况对比表
时间工业类别 | 1935年 | 1941年 | ||
资本总额(万元) | 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 资本总额(万元) | 占全国总资本比例 | |
冶炼业 | 47.4 | 0.19% | 13570.7 | 37.01% |
机械金属业 | 415.5 | 1.66% | 4402.7 | 10.6% |
纺织业 | 12170.3 | 48.53% | 5884.7 | 14.17% |
食品工业 | 6159.8 | 24.56% | 2726.6 | 6.57% |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
A. 轻工业衰退未获得发展
B. 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
C. 民族经济遭到日本破坏
D. 工业生产为军事服务
1899至1911年,新增私人资本总额9350万银元,厂矿企业410家。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 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B.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不种棉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
A. 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B. 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C. 封建土地制度受到冲击
D.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