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明代中期工商业城镇分布图。这一状况
A. 推动了区域贸易的迅速发展
B. 导致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废除
C. 标志着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 促成了传统经济结构的剧变
明代山西商人范士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世人呼之为百间屋”。这反映了
A.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B. 土地集中阻碍了经济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经济发展
D. 传统观念阻碍了明清商业的发展
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入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政府采取此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A. 维护清朝中央集权统治
B. 沿海民众接济反清势力
C. 天朝大国物产比较丰富
D. 东南沿海倭患日益严重
有学者认为,从经济近代化的角度来看,明清时期已处在“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A. 世界贸易中的白银一半以上流入中国
B. 租佃制经营方式已经推广到全国
C. 制瓷、冶铁、纺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D. 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计日受值”
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了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A. 官营手工业
B. 资本主义萌芽
C. 家庭手工业
D. 民营手工业
元世祖时期,大都城内居民所吃的粮食由粟麦改为以稻米为主,结果每年上百万石的稻米海运至京师。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南北经济交流的日益频繁
B. 跨地区长途贸易发达
C. 国家经济重心的变迁
D. 农作物水稻种植区城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