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的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

1930年,时任苏维埃外交官的亚历山大·巴米尔纳在国外待了四年后回到苏联,他震惊于首都的经济困境:“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罕见的陈列橱窗里弥漫着萧条的气候。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经济

A. 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

B. 受到赫鲁晓夫改革的影响

C. 取消自由贸易导致生活水平的骤降

D. 行政干预过多导致弊端显现

 

D 【解析】 根据材料“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脂肪类食品”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通过行政手段进行高积累高投资开展工业化建设,造成了农业轻工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故D项正确;材料不是说明苏联的经济呈现模式僵化与衰退的景象,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B错误;此时的苏联并没有完全取消自由贸易,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购买额又上升50%左右。苏联最大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引进美国技术设备,雇用美国技术专家,于1933年建成的。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A.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B. 机械化水平低下制约了工业化

C. 注意利用国际市场

D. 社会主义制度解放了生产力

 

查看答案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由此推断,京张铁路的修筑

A. 推动了交通的近代化进程

B. 使中国出现铁路建设的一个高潮

C. 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D. 有利于促进经济交流与巩固边防

 

查看答案

“有剪了头发穿件长衫戴顶洋帽的,也有秃着头穿洋装的”;“都市少年,喜著西装”;“妇女……先是旗袍短才及膝,袖达肘际,赤露两臂……首挽圆髻,不钗不冠,近则截发烙之,使曲散垂耳际……”。下列对民国初期这些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这些行为具有反封建的革命色彩

B.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C. 追求时尚成为国民的普通共识

D. 割断历史传统,全盘西化

 

查看答案

1907年革命家秋瑾被清政府杀害,在当时中国舆论中心的上海,几乎没有一家报纸不发出哀惋和抗争之声,仅《申报》第八天就刊出秋瑾诗六首,有关秋瑾的文字达三万多字,广大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政府的反动本质。这一现象表明

A. 报纸成为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

B. 民众肯定了报纸的教化功能

C. 清政府推动了近代报刊业发展

D. 舆论受到了政府的严格管控

 

查看答案

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鞋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