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王夫之认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上述思想
A. 是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 反映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C. 体现了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D. 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朱熹的《观书有感》一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此可见朱熹主张
A. 格物致知,勤勉治学
B.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C. 心外无物,知行合一
D. 反省内心,发明本心
下列关于太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培养国家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B. 标志着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C. 战国时期齐国的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
D. 将读书与做官相结合,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风气
《韩非子五蠹》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则故事表明,韩非子主张
A. 事异则备变
B. 厉行赏罚
C. 加强君主集权
D. 重农抑商
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与这一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 “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
B. “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也。”
C. “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
D. “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