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1895年后上海人口激增是由于
A.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 自然经济瓦解彻底
C. 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D. 城市功能发生变化
1692年,康熙帝设立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也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A. 科学研究由皇帝主导
B. 传教士为西方侵略服务
C. 西学东渐的进程终止
D. 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汉文帝时期,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驰山泽之禁”,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这些措施
A. 结束了汉初的“无为而治”
B. 顺应了经济发展需要
C. 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
D. 提高了商人社会地位
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A. 是宗法制的产物
B. 是一种宗教信仰
C. 受宗族观念影响
D. 重视历史和教育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郑毓秀(I891-1959年)幼年受母亲影响反对缠足,拒绝祖母安排的包办婚姻。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清政府的统治渐渐瓦解,她受父亲启发决定走上革命救国道路。赴日游学期间,郑毓秀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的熏陶加入同盟会,开始从事革命工作。辛亥革命爆发后,她“在北京参加党人机关秘密工作,出入平津,潜携炸弹”,并参与了对表世凯等人的暗杀行动。其后,郑毓秀避祸法国,学习法律。五四运动爆发后,她通过“玫瑰枝事件”在《凡尔赛条约》签订前劝说陆征祥拒签和约,“为保证国家的合法权益做最后的努力”。毕业回国后,郑毓秀历任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地方审判厅厅长及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等职,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关注保障女子权益问题”,力主男女平等。
——摘编自赵晨欣《玫瑰与枪:郑毓秀的传奇一生》等
(1)根据材料,概括郑毓秀的进步活动。
(2)根据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价郑毓秀在推动妇女解放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