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材料说明了罗马法
A. 程序严谨体系缜密
B. 适应新的社会经济转型
C.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D. 推动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学者彼得·诺兰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该道路的特征是
A. 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趋势
B. 发挥政府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C. 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
D. 受“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美英于1942年10月9日通知中国政府,愿意立即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有关权益,并准备尽快与中国政府进行谈判,以便缔结放弃在华治外法权及解决有关问题的条约。表明
A.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抗战相持阶段的开始
C. 不平等条约得以废除,
D. 美英无条件支持中国
在题为《贪食小犬死不足惜》漫画中(下图),写有“政府”二字的一只手,把“青岛”送进小犬之口,而“抵制日货”之手则捏住了“小犬”的脖子,不准将其吞下,正好与“政府”之手的作用相反。该漫画能反映出
A. 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B.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C. 当时群众爱国运动高涨
D. 民国政府对外毫无作为
“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1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1895年后上海人口激增是由于
A.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 自然经济瓦解彻底
C. 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D. 城市功能发生变化
1692年,康熙帝设立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也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A. 科学研究由皇帝主导
B. 传教士为西方侵略服务
C. 西学东渐的进程终止
D. 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