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新政”站在私营企业对立面,不惜用国家政权力量限制私营企业权利。另一种观点认为,“新政”在许多情况下都在帮助改善私营企业地位,有时甚至不惜放弃自由改革理想。据此可知,以上认识
A. 包含了社会主义学者的新观点
B. 都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历史史实
C. 从不同视角评价了罗斯福新政
D. 都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些状况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
B. 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C. 有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
D.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古代罗马某一时期,初步司法程序由经选举产生的执政官执掌,通过初步程序,诉讼当事人确定“争执要点”,即拣出需要审理的问题。随后,由一位经当事人从选民名单中挑选出的、执政官授权的普通公民对案件加以审判,作出有拘束力的判决。可见,这一时期古罗马
A. 法律程序繁琐且过于注重形式
B. 讲究法律实践的公开公正
C. 严格践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 法律实施具有主观随意性
1953年,苏联专家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建议: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大于职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大于工资的增长速度;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工人的增长速度等。这些建议
A. 意在使中国避免苏联工业化弯路
B. 有利于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
C. 促使中国移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
D. 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相符
1940年,救国会领导人李公朴根据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在其著作中写道:“民主政治的彻底实施,行政机构的改革,经济政策的规定,人民生活的改善,边区政权的日益巩固和扩大亦是人所共见的事实”。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抗日民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共识
B. 工农武装割据取得了辉煌成果
C. 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 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扩大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
A. 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B. 使革命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
C. 成为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
D. 推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