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 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 苏州丝织业“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
D.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的授田法,据表可知
时期 | 规定 |
曹魏 | 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的形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 |
西晋 | 占田制:农民可分到不交租的占田和交纳地租(粮食、娟、帛)的课田。 |
北魏 | 均田制:露田种植谷物,不得买卖;桑田种植桑榆枣树,不须交给国家,可出卖一部分。受田农民需交纳粮食和布帛。 |
唐代 | 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受田者交纳粮娟布麻。 |
A. 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B. 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
C. 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D.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
《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A. 人定胜天的世界观
B. 因地制宜的生产观
C. 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D. 精耕细作的发展观
北魏实行均田制,把土地划分为生产谷物的露田,栽植桑、榆、果木的桑榆田,植麻的麻田,造屋和种菜的园宅田,备休耕的倍田,明确规定各类上地的用途。这一做法
A. 推动经济作物广泛种植
B. 推动北方经济恢复发展
C. 有利于棉纺织业的发展
D. 限制了土地的高度集中
从春秋开始,随着铁农具牛耕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农业生产过程的个体性质也获得加强,农民大肆开垦,自垦田经营蒸蒸日上。这反映出
A. 井田制已完全瓦解
B. 牛耕已经普遍使用
C. 小农经济逐渐发展
D. 个体生产成为主体
1955年9月,苏联与西德建立外交关系,并随即与东德签约,规定东德可以自行决定内外政策,包括同西德的关系。苏联主动同时承认两个德国,是希望
A. 缓解两德之间的紧张对峙
B. 提高民主德国的政治地位
C. 结束西方对西柏林的占领
D. 维持两个德国及欧洲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