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中日签署《中日修好条规》和《中日通商章程》。在清政府看来这是一种俯就,不过是借此免使日本成为西洋的“外府”,日本的要求是按“西人成例,一体订约”。这反映了
A. 条约为不平等的条约
B. 中日存在着宗藩关系
C. 中西外交观念的差异
D. 条约有悖国际法原则
北宋时的《百家姓》以“赵”居首。清康熙年间,官修了《御制百家姓》,此书中不收满族和蒙古八旗姓氏,无法以皇姓“爱新觉罗”起首,便以孔姓作为首姓。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皇权观念逐步衰微
B.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C. 两代皇族地位不同
D. 孔姓人数全国最多
老子姓李名耳,唐朝皇室与其同姓,故从李渊始,皇帝便以老子后裔自居。武德八年(625年),李渊规定道教置儒、释之上,为三教之首,确立了崇道政策。其目的是
A. 促使儒释道三教合一
B. 引导人们安于现状
C. 为道教增添世俗色彩
D. 借助神权巩固皇权
据记载,北魏末年在河北查出隐漏人口将近一半,东魏政府也查获逃漏户口60余万,而在南方,自吴至陈的300年间,政府统计的江南户口几乎没有增长。这主要说明
A. 南方统治区域逐渐缩小
B. 南方的政局动荡难以统计
C. 南方人口流失相当严重
D. 南北方政治控制力的差异
周简王六年(公元前580年),周王室与晋国一大夫争夺温邑的一块田地,双方互不相让,就到晋侯那里打官司,最后周王室获胜,得到了这块土地。这反映了
A. 周王室仍深受诸侯拥戴
B. 晋国成诸侯纷争仲裁者
C. 土地国有观念严重削弱
D. 土地私有代替了井田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果政治制度是机器的齿轮的话,那么政治妥协就像是齿轮的润滑油,使政治制度能够良好运转而不致于崩溃……政治是妥协的艺术,政治妥协在人类政治史之上其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政治离不开妥协。
——程同顺《论政治妥协的价值和规律》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政治妥协”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