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刘师培对清代学术曾指出:“盖汉学之词举世视为无用,舍闭关却扫外,其学仅足以授徒。...

刘师培对清代学术曾指出:“盖汉学之词举世视为无用,舍闭关却扫外,其学仅足以授徒。若校勘金石,足以备公卿之役,而不足以备公卿之欢。……欲得帝王之尊,必先伪托宋学以自固。故治宋学者,上之可以备公卿,下之可以得崇衔。”其意在强调

A. 清代学术氛围相对自由

B. 明清封建制度日益没落

C. 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

D. 清代宋明理学仍居主流

 

D 【解析】 材料“欲得帝王之尊,必先伪托宋学以自固。故治宋学者,上之可以备公卿,下之可以得崇衔”反映了宋明理学在清朝占主导地位,仍居主流,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清代学术氛围相对自由,故A排除;材料无法体现明清封建制度日益没落的信息,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经世致用思想,而是说明宋明理学占主导地位,故C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清明上河图》(局部),刻画了北宋京师汴梁规模最大的酒楼“正店”,门前人头攒动,生意兴隆。这反映了当时

 

 

A. 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 商业宣传开始出现

C. 政府放松了市场管理

D. 商业经济较为繁荣

 

查看答案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48年,楚司马苏掩奉命整治军赋,他对不同类型的田土、山林、水泽等做了精密的测量和计算,然后依据收入确定军赋的数额。这一记载说明当时

A. 土地国有制度遭到破坏

B. 人们已能熟练运用数学知识

C. 国家专营思想开始出现

D. 诸侯争霸推动各国变法开展

 

查看答案

    材料:陈序经(1903-1967)幼时随父到南洋,因不愿意接受殖民教育,回国学习。后又赴美国、徳国留学,回国后相继在岭南大学、南开大学、西南联大等校任教。在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化大讨论中,他系统提出和论证了“全盘西化”的理论。

他认为,复返中国固有文化和折衷中西文化的主张都是错误的。周秦时代的中国古代文并不低于欧洲古代的希腊文化,而中世纪的西洋文化,也不见得高于汉以后的中国文化。但在15、16世纪以后,近代西洋文化明显超过了中国文化。他提出:救治目前中国的危亡,我们不得不要全盘西洋化。他主张要学习西方大工业生产和民主政治制度,认为全盘西化的范国不仅包括西洋学问的学习、西式教育的提倡、新式交通的发展,还包括新法律、新政治与新社会的逐步形成,更重要的是要引进西方的民主制度。他批判用教育的中国化反对教肓的现代化的观点,认为现在中国已非60年前的中国,中国的全部教育都要现代化。

——摘编自葛洪泽《近代化理想的探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序经的主要学术观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陈序经的学术观点。

 

 

查看答案

    材料:1942年5月,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战争必须以“无条件投降”而结束,协商停战是办不到的。1943年1月,在卡萨布兰卡会议闭幕式上,罗斯福正式提出:“唯有彻底消灭德国和日本的战争力量,世界才能获得和平……消灭德意日的战争力量,就是要德意日无条件投降,那意味着未来的世界和平得到合理保证。它并不意味着毁灭德意日的人口,但它的确意味着这些国家以征服和奴役别国人民为基础的那种晢学的毁灭。”罗斯福这一提议提出后,很快得到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国家领导人的响应,同盟国的一系列文件都列入了要求轴心国无条件授降的内容,从而使无条件投降成为整个反法西斯同盟的共同政策。

——摘编自徐康明《无条件投降政策的形成和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无条件投降”的含义及其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提出的“无条件投降”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材料:1938年,针对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分裂活动,中国共产党强调要团结国内各民族,在共同对日原则下,实现各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事务的权利,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抗日根据地,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不同级别的行政机构,使少数民族享有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治权利,取得了成功的效果。

1945年,中共七大肯定了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工作,提出要改善国内少数民族待遇,允许各少数民族拥有自治的权利。1946年3月,中央对内蒙古工作的意见进步指出:应确定内蒙古自治政府是非独立政府,内蒙古自治区仍属于中国版图,并为中国民主联合政府一部分。随后,陆续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内蒙古的阴谋,1947年5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同时在陕甘宁、晋冀鲁等解放区也建立起一些县级以下少数民族自治区。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早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背景及实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早期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