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郭沫若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关于科学技术,凡是于我们国家建设有益的东西,我们都是必须学习的。我们不仅要向苏联和人民民主兄弟国家学习,也要向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各国的科学家们学习。”据此可知
A. 当时国际上意识形态斗争并不激烈
B. 该讲话是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做铺垫
C.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积极的科技文化政策
D.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正式提出
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 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 明确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
D.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毛泽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正如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表明毛泽东
A. 坚持只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 全面彻底否定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C. 全盘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D. 准确把握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下面为某位毛泽东书籍收藏爱好者收藏的一本书中的目录。这部著作发表于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907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已经陷入‘双重奴隶’的田地了。我们应该赶快湔洗这个耻辱,以免除亡国灭种的痛苦。我们革命党的行动,就是要谋中国的自由平等。”这反映了他的
A. 民生主义思想
B. 民权主义思想
C. 民族主义思想
D. 国民革命思想
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
A. 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
B. 天国大同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C. 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D. 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