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曰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这表明陈独秀主张
A. 政党政治
B. 国民政治
C. 立宪政治
D. 社会主义
据1913年《独立周报》的记者曾在农村宣讲代议制的好处,好找农民积极投票选举,但农民们却说自己困于匪患,对他事并不关心。这反映了当时
A. 生存压力影响民主思想传播
B. 政治氛围使得选举不能进行
C. 上层与下层政治理念迥异
D. 城市选举的投票率高于农村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的历史人物是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洪秀全
D. 康有为
林则徐在广东禁烟和被贬往新疆期间都曾提出购买、仿造近代军舰的建议。这一举动遭到朝野上下的激烈反对,连道光帝都斥之为“一派胡言”。据此可知当时
A. 林则徐因其建议不合潮流而遭贬黜
B. 夷夏有别的传统心态受到挑战
C. 中体西用的主张未引起统治集团重视
D. 朝野尚未感到西方的冲击
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也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一评价主要针对的是《临时约法》的规定
A.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B. 实行责任内阁制
C. 法院独立行使司法权
D. 总统为国家元首
1912年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临时大总统“有宣战、媾和和缔结条约”,“制订官制、官规,兼任任免文武官员”“设立中央临时审判所”等权力。据此推断,修正“组织大纲”意在
A. 制约袁世凯专权
B. 贯彻主权在民原则
C. 建立责任内阁制
D. 迅速稳定国内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