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保护农耕...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 保护农耕经济    B. 限制工商业发展

C. 维护封建统治    D. 防范外夷入侵

 

C 【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故选C。封建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对外交往有助于发展商品经济从而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进而伤害到自己政权的稳固,因此明清时期往往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ABD三项都是C的表现。 比较项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实施时期   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目的   相同点   维护封建统治   不同点   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   防御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   内容   相同点   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同点   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   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影响   相同点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不同点   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起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与“第一次商业革命”相对应的是

A. 开始形成民间集市——夜市

B. 江南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C. 政府放松了商业活动的直接监管

D. 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大商帮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的作者曾写道:“历朝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盐铁和酒等。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古代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这段材料可以用来研究古代中国

①古代私营工商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及其影响

③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④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隋朝将作大匠宇文凯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主要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者的创造力受到束缚

B. 隋朝的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

C. 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和推广

D. 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了改草。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统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大部分毕业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采取“自主择业”的就业办法。1994年,原国家教委在《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提出,国家不再以行政分配而是以方针政策指导、贷学金制度和社会需求信息来引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引导毕业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1997年3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实行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1998年,首批“并轨”改革后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就业政策进一步放宽,供求市场的调节对学生就业的作用日益明显。此后,全国高校全面按照新体制进行运作。在新的就业体制下,大部分毕业生按照个人的能力、条件到市场参与竞争,自主择业。

——摘编自孙步凌《我国高校招生就业体制的历史演变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高校就业制度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高校就业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齐国首创严格的以定四民之居为目的户籍制度。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两汉时期一直实行编户齐民制度,凡编入国家统一户籍的民户,都称为编户。政权进行严密的户口登记的查验工作,规定每人必须注明户籍,防止入户脱籍,这一制度一直被历代封建王朝继承。

唐朝安史之乱后,土地兼并加剧,失去土地的农民因无法承受原来的租调负担而纷纷逃亡,唐德宗时开始推行两税法,规定不以户籍登记内容而以土地和财产的多寡为征税依据。到明洪武年间,封建政府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土地清丈和地籍整理运动,整理的结果被编制为鱼鳞图册,这是中国历史上地籍的正式独立。清康熙帝在1712年发布“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上谕,使人丁与钱粮脱钩,丁税与户籍分离。

——摘自吴昆昆《中国古代户籍管理与现代户籍管理比较》

材料二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制定户籍法律。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徒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官员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实施,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新市民。

请回答: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典型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20世纪初中国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户籍制度变化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