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有化曾经对饱受30年代大危机磨难的英国公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战后历次执政中,把公有制视为党章灵魂的工党大力推行国有化以缩小贫富差别和阶级差别。国有公司数目不多,但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垄断了全部的电力、煤炭、铁路、邮政、电信,控制了造船、飞机制造和钢铁业的大部分。1979年,国有企业产值占GDP的10.5%。同年,奉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的保守党领袖撒切尔首相上台后,开始国有企业改革。1980年,通过《竞争法》,取消国有企业垄断权。撒切尔政府推行三个阶段的私有化,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使国有企业由垄断行业的“看管者”向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者”过渡。
——摘编自侯珺然《试论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等
材料二 1979年7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份文件,开启了国家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
1987年第一季度,预算内工业企业成本比上年同期上升5%,亏损面增加40%,财政收入下降2.3%。这似乎是经济滑坡的预兆。198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4年11月初,形成了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公司法》为依据的、并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草案)》。
——摘编自汪海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进程(1979—200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二战后推行国有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改革目标的不同。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盛行一时。这反映出
A. 工业文明出现深刻的危机
B. 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C. 浪漫主义的理想已然破灭
D. 文明冲突成为世界主流
1929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到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这表明苏联的工业化
A. 提升了苏联综合国力
B.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 借助了有利国际环境
D. 减少了社会制度对立
从17世纪初开始,反对特许公司的垄断权、要求经济自由成为英国乡绅、小商人等社会阶层的共识;1688年,议会宣布停止东印度公司的专营特权并开放印度贸易。这反映当时英国
A. 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 重商主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C. 工业资产阶级成为议会主体
D. 自由主义经济意识逐渐形成
公元前421年以后,希腊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780英亩的土地,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这导致了
A. 公民群体的消亡
B. 城邦国家的衰落
C. 解负令的推行
D. 人文主义的兴起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此相对应的外交方针是
A. 另起炉灶
B. 一边倒
C.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