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郭嵩焘(1818年——18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郭嵩焘(1818年——1891年),近代洋务思想家,晚清首位驻外使节。1852年底,太平军进犯长沙,并攻克武昌,郭嵩焘几度登门,促使曾国藩终为所动,创办湘军,并出谋划策、募捐筹饷,成为曾国藩的得力助手。1875年初,经举荐,授福建按察使。时清政府筹议兴办洋务方略,郭嵩焘慨然命笔上《条陈海防事宜》奏,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1876年冬,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在访问牛津大学之后,他认识到“西洋政教、制造,无一不出于学!”他把见闻辑成《使西纪程》寄回总理衙门刊刻,却几乎成了“全民公敌”。1877年3月,郭嵩焘在英国官员陪同下参观电报局。1878年,在其推动下,清政府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领事馆,以维护海外华侨的权益。同年,应英国工厂主的邀请,访问了在伦敦附近的电力厂,参观体验刚刚发明不久的电话,深受触动。1879年,郭嵩焘黯然回国,从此再未得朝廷起用。

——摘编自《使西纪程》《郭嵩焘日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郭嵩焘历史活动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郭嵩焘的主要活动。

 

(1)内忧外患;西学东渐;中国被动融入世界;世界科技创新不断,新兴企业出现。 (2)力促湘军创建,维护清朝统治;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撰写《使西纪程》等书籍,有利于国人进一步了解世界;推动驻外领事馆建立,有助于保护侨民和维护国家权益;接触吸纳西方先进科技和教育,成为近代中国了解西方文明的代表人物。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晚清首位驻外使节。1852年底,太平军进犯长沙”可知背景为内忧外患;根据材料“郭嵩焘在英国官员陪同下参观电报局”可知背景为世界科技创新不断,新兴企业出现;结合郭松涛处在近代社会,中国国门被迫开放,可知背景有西学东渐和中国被动融入世界。 (2)主要活动:根据材料“郭嵩焘几度登门,促使曾国藩终为所动,创办湘军”可知活动为力促湘军创建,维护清朝统治;根据材料“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可知活动为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根据材料“他把见闻辑成《使西纪程》寄回总理衙门刊刻”可知活动为撰写《使西纪程》等书籍,有利于国人进一步了解世界;根据材料“在其推动下,清政府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领事馆,以维护海外华侨的权益”可知活动为推动驻外领事馆建立,有助于保护侨民和维护国家权益;根据材料“应英国工厂主的邀请,访问了在伦敦附近的电力厂,参观体验刚刚发明不久的电话,深受触动”可知活动为接触吸纳西方先进科技和教育,成为近代中国了解西方文明的代表人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阿富汗具有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苏联战略上继承老沙皇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区和迂回包围欧洲,最终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的。1979年3月,政变上台的阿明政府既无力稳定阿富汗局势,又不许苏联操纵阿富汗。1979年12月24日,苏军突袭阿富汗,推翻阿明政权。1981年,阿富汗反政府武装联合成立了阿富汗圣战者伊斯兰联盟,并开始接受美国、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国的军事援助,美国逐渐成为抵抗组织的主要支持者。美国向圣战者提供的大量援助,也成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壮大力量、进行恐怖活动的有利条件。1988年,苏联、美国、阿富汗喀布尔政权和巴基斯坦四国外长在日内瓦签署了政治解决阿富汗问题协议。1989年2月15日,苏军全部撤出了阿富汗。阿富汗战争旷日持久,给阿、苏乃至世界带来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琼《苏联、阿富汗、美国:1979一1989年三国四方在阿富汗地区的一场博弈》等

(1)根据材料,概括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阿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朝定鼎中原,当时所用仅止八旗劲旅,而已无敌于天下;其后额设绿营制兵,多或六十余万,少亦五十余万,较之八旗,不啻倍其蓗(形容人数众多)。乃粤匪、捻匪、川匪、回匪之乱,制兵竟不足恃,于是加饷挑练,而有练军;招募勇丁,而有湘军、淮军、毅军;及日本之役,练兵练勇又不足恃,于是仿照西法添设新军,而有袁世凯、聂士成两军,及湖北洋操队、江南之自强军。

——《清朝续文献通考》

材料二  新军和旧军相比,官兵的文化水平明显较高,思想活跃,思路开阔。湖北的部分革命党人先后投军,以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周围的新军士兵,并相继成立了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惨败促使进步的知识分子们反思、觉醒、投笔从戎,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尚武思潮,军人的地位被凸显出来。他们迫切地想和政治家、商人等其他社会群体一样分享政治权利,但这是清政府给予不了的。新军最终转变为向清朝发生统治危机的区域猛然打击的铁锤,清廷整个统治链条随之解体。不久之后,新军中北洋新军则成为袁世凯及北洋军阀控制政权的基本力量。

——摘编自刘莹《清末新军的兴衰演变及其历史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兵制的变化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新军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杨长湧《新一轮科技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根据图,围绕“世界格局变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有化曾经对饱受30年代大危机磨难的英国公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战后历次执政中,把公有制视为党章灵魂的工党大力推行国有化以缩小贫富差别和阶级差别。国有公司数目不多,但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垄断了全部的电力、煤炭、铁路、邮政、电信,控制了造船、飞机制造和钢铁业的大部分。1979年,国有企业产值占GDP的10.5%。同年,奉行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的保守党领袖撒切尔首相上台后,开始国有企业改革。1980年,通过《竞争法》,取消国有企业垄断权。撒切尔政府推行三个阶段的私有化,先易后难,分步推进,使国有企业由垄断行业的“看管者”向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者”过渡。

——摘编自侯珺然《试论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等

材料二  1979年7月,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份文件,开启了国家层面的国有企业改革。

1987年第一季度,预算内工业企业成本比上年同期上升5%,亏损面增加40%,财政收入下降2.3%。这似乎是经济滑坡的预兆。198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经营责任制。

1994年11月初,形成了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和《公司法》为依据的、并经国务院原则同意的《关于选择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方案(草案)》。

——摘编自汪海波《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进程(1979—2003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二战后推行国有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特征。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同之处,并说明其改革目标的不同。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具有前卫特色并与传统文艺分道扬镳的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盛行一时。这反映出

A. 工业文明出现深刻的危机

B. 启蒙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C. 浪漫主义的理想已然破灭

D. 文明冲突成为世界主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