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农民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由此可知,均田制实行的重要前提是
A. 出现大量无主荒地
B.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 政府控制部分土地
D. 当时人口大量减少
1027年,宋仁宗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据此可知当时
A. 劳动力的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B. 租佃制下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C. 统治者实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D. 租佃关系在北宋居主导地位
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火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A. 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
B. 水利工程事业发达
C. 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 积极贯彻重农政策
汉代以来,对那些财富的占有者,社会上多称之为“豪强”;唐代书籍中逐渐出现了“多田翁”“富家翁”的记载;宋太祖在立国之初却说“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这些表明
A. 宋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 富民阶层逐渐得到社会认可
C.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 宋代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唐 | 北宋 | 南宋 | 明朝 | 清 |
北方 | 40 | 28 | 0 | 11 | 10 |
南方 | 17 | 27 | 37 | 77 | 88 |
A. 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
B.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
D. 儒学教育的发展
唐后期,南方兴建的水利工程数量超过北方,有些水利工程的规模也很大,如练塘、孟渎、仲夏堰等都能灌溉成千上万顷田地以至几个县。而且南方各地开垦了许多湖田、渚田、山田,这使水域、山区的土地也得到利用。这表明
A. 当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B. 南方呈现可持续发展状态
C. 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人口增加使人地矛盾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