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翻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洋务运动如何“异于传统”又“难于挣脱传统”?并

结合史实说明它如何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具备什么条件,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材料三  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最早被清政府派赴欧洲考察的官员斌椿在《乘槎笔记》(1866年)中写道:“此地人民五十万”。街市繁荣,为英国第二埠头。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织机万张,刻不停梭。每机二三张以一人司之。计自木棉出包时,至纺织染成,不逾晷刻,亦神速哉?”那时的曼彻斯特已从旧集镇发展为英国有数的大城和世界棉纺工业之都。

——摘编自百度百科

(3)根据材料三概括曼彻斯特城市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曼彻斯特兴起的原因。

 

(1)“异于传统”: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开办近代一批新式学堂。 “难于挣脱传统”: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只学西方先进技术,不学西方先进制度、文化)。 说明: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劳动力:圈地运动和行会较早的瓦解,提供了劳动力资源和市场的扩大。 (3)特点:近代新兴工业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达;城市的经济功能突出。 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蒸汽机的推广使用;工厂制的建立;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扩大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 (1)第一问,所谓”异于传统" ,即要求回答洋务运动的内容。“难于挣脱传统”是指洋务运动用西方的技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第二问, 要注意两个方面,一 是为中国社会增添"新”,即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是除"旧”,即瓦解封建自然经济。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根据材料信息“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进行概括。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扩大了市场;通过扩张和对外贸易具备了资金;通过圈地运动获得了劳动力。 (3)第一问,根据材料“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和“自1780年后的四十年中,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也是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可知近代新兴工业城市,资本主义经济发达;根据材料“原棉和棉纱的贸易中心 ”“街市繁荣,为英国第二埠头”可知城市的经济功能突出。第二问,曼彻斯特”兴”的原因,根据材料“曼彻斯特的真正崛起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事”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到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已达99家。”可知工厂制的建立;根据材料“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 ”可知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中华及印度、美国棉花皆集于此。所织之布,发于各路售卖”可知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不断扩大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除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街市制开始形成,“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在宋代之前,这是不可想象的。海外贸易高度繁华,当时整个大宋国的海岸线,北至胶州湾,南至广州湾,再到琼州海峡,都对外开放,与西洋南洋诸国发展商贸。市舶司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200万贯,进出口总额约为2000万贯。商业信用非常发达,从北宋到南宋,陆续出现了便钱(类似于银行汇票)现钱公据(类似于现金支票)茶引、盐引、香药引、矾引(类似于有价证券)交子与会子(法币)等商业信用。如果没有发达的商业信用,大宗的或者跨区域的市场交易是不可能达成的。

——摘编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背景。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星罗棋布,互相连接,构成四通八达、商品市场网络。在这块不大的地面上,明代分布了300多个市镇,清代分布了400多个市镇。镇与镇的间距以十二里至三十六里为较常见的模式,每个市镇都有一定范围的四乡村落作为相对固定的“乡脚”,这是市镇赖以繁荣的土壤。很多市镇,无论就其规摸还是经济地位而言,都大大超越了管辖它的县城乃至府城,使它逐渐成为新设置县的治所,由市镇升格为县。例如,万历元年置青浦县,以唐行镇为县治,乾隆二十五年,移金山县治于朱泾镇。很多农家皆以丝绸、棉业为主业,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江南市镇是一个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各种作坊林立,机坊、炼坊、染坊都需要大量有一技之长的雇佣工人,于是劳动力市场应运而生。其产品特别是丝织品、棉布等畅销海内外。

——摘编自樊树志《明清长江三角洲的市镇网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江南市镇的特征,并说明其影响。

 

 

查看答案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查看答案

下表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 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查看答案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蜡、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材料说明列强的商品输出

A. 对中国社会传统的经济生活影响很小

B. 使中国传统的经济迎来了发展机遇

C. 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D. 大幅度提高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

 

查看答案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现”、“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 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 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