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造“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32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这反映了
A. 国人普遍因循守旧
B. 知识分子异常激进
C. 汉字文化兼收并蓄
D. 西方文化霸权胁迫
1920年,我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始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下图为公司在送别宴会上对留学生提出的要求与希望。其要求与希望反映出当时
A. 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B. 中国教育开始趋向近代化
C. 民族企业已意识到实业人才的重要性
D. 企业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
1886年,“出使英、法、德、俄大臣刘瑞芬建议,与英、美、俄诸国立约保护朝鲜”。李鸿章非常赞同刘的建议,但主管外交事务的总理衙门坚决反对。这表明当时
A. 日本的侵略野心尚未引起清政府的警觉
B. 清政府仍缺乏现代外交的意识
C. 朝鲜对中国国防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减弱
D. 清政府的政治腐败在不断加深
顾炎武批评王阳明心学是“清谈之流祸”,读书人“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于导致明朝的灭亡。对上述顾炎武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心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
B. 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
C. 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
D. 心学背离理学的思想原则
图是北宋中期草市分布示意图,由此图可以推断北宋
A. 新兴经济中心草市分布密集
B. 各地商业发展水平相对平衡
C. 长途贩运贸易促进草市繁荣
D. 宋室南迁推动南方经济发展
下表“滇文化墓葬”出土器物统计表
阶段 | 出土器物 |
战国晚期到西汉前期 | 随葬尖叶形锄、粗茎剑、空首铖、铜鼓、贮贝器、透雕动物饰牌、壁环状手镯和圆形扣饰为典型的”滇文化”器物。 |
西汉中期 | 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青铜兵器、生产用具逐渐减少,内地输入的铁器和模仿内地制作的器物大量出现。 |
西汉晚期至东汉初期 | 地方民族特色的器物近于绝迹,内地输入的铁兵器、生活用具和五铢钱,已占绝对优势。 |
表是20世纪中期以来滇池地区出土的器物统计。从出土器物的特点可推断,汉代
A. 中原地区的生产方式向西南传播
B. 西南地区开始纳入中央统一管辖
C. 四南地区铁器主要依靠中原输入
D.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有效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