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经常带着一些学生,周游列国,受到各诸侯国当权者的款待,但他没有在政治实践上亲自检验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因为
A. 春秋时期的政治处于分裂状态
B. 各诸侯国当权人物思想的保守与落后
C. 孔子思想不符合各诸侯国的政治需要
D. 孔子没有对其思想进行广泛宣传
“明清之际,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价值冲突和社会转向。”以下内容表述属于材料中“新的价值理念”的是
A. 主张工商皆本
B. 提倡民本思想
C. 提出君主立宪
D. 注重知行合一
宋代徽人有家规:“族中子弟不能读书,又无田可耕,势不得不从事商贾者,族众或提携之,或从亲友处推荐之,令有恒业,可以糊口。”这表明当时
A. 区域性商人群体形成
B. 徽州地区的商业发达
C. 血缘关系是徽商集团纽带
D. 重农抑商观念已经被打破
据考证,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没有再铸过钱,但成都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白银成为主流货币
B. 铜钱取代铁钱
C. 民间发行交子,对铁钱的依赖降低
D. 经济萧条,对铁钱的需求减少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战国时,长梧地方守护封疆的人对子牢(孔子的学生)说,从前我种庄稼,耕地粗疏马虎,而庄稼收获时也就用粗疏马虎的态度来报复我,我来年改变了原有的方式,深深地耕地,细细地平整,禾苗繁茂、果实累累。材料表明
A. 战国时生产力已有较大提高
B. 耕作态度对产量有决定性影响
C. 耕作技术水平低导致了歉收
D. 当时的农业已经出现精耕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