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封建制度的确立

B. 生产力的发展

C. 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

D. 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B 【解析】 注意限定信息“根本原因”,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兴起和发展,人民加入开荒的行列中,于是出现了垦荒高潮,故B项正确。封建制度的确立、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三项都是推动垦荒高潮出现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应排除,AC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影响和实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467-499)是北魏第七位皇帝,谥号孝文皇帝。485年冯太皇太后、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495年正式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立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导致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改革在背景和目的上有何相同之处。

(2)从内容看两次改革的侧重点各是什么?改革的成效如何?

(3)两次改革各自的反对势力有哪些?列举王安石变法中“反对者”最不满的措施。

(4)我们从以上改革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中下级武士之所以能成为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主要是因为

A. 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

B. 中下级武士已演化为资产阶级

C. 封建专制统治异常稳定

D. 日本有尚武传统,武士阶层更具号召力

 

查看答案

7月9日是“黑船来航”事件纪念日。每年这一天,位于东京湾入口处的横须贺都会举行“开国祭”,以纪念这个意义重大的日子。这一纪念活动表明“黑船事件”

A. 开启了日本的近代史

B. 开启了日本工业革命的进程

C. 结束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D. 给日本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查看答案

19世纪后期,日本农民高唱这样一首歌:“长州进京,还不好吗?长州与萨摩,还不好吗?总算响起了黎明的钟声……”这首歌出现的背景应当是

A. 日本门户打开了

B. 改革时代到来了

C. 民主政治建立了

D. 扩张战争开始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