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规定:双方领土一律向对方开放,双方的商船有驶往对方国家所有开放口岸、地方和领水的自由,双方商品在对方国家行销,税收与当地商品相同。国民政府签署这一条约旨在
A. 实现经济上的互惠互利
B. 使中国融入世界市场
C. 获得美国对内战的支持
D. 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1938年,国民党制定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关于经济纲领的主题是以“实行计划经济”保证军需民用,在某些与战时经济关系极为密切的部门,如银行、外汇、物价等方面采取统制措施。上述精神的贯彻
A. 为民族资本创造了宽松环境
B. 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C. 不利于抗日根据地经济发展
D. 适应了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
根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统计,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业和面粉业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这表明了
A. 民族工业获得发展间隙
B. 清末新政促进产业兴旺
C. 列强加紧向华输出资本
D. 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洋务运动早期,洋务派主要借助国家资金发展工业。到了晚期,洋务派则转向了发挥私人资本和企业家的作用而着重发展轻工业。这一转变反映了
A. 工业化主导力量发生转移
B. 市场竞争意识显著增强
C. 实业救国的理念开始践行
D. 民族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
汉阳铁厂不仅是中国近代第一家大型钢厂,也是远东第一家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在其建成投产的第一年(1890年),生产钢铁制品即达8860吨,其中该厂自身用去3870吨,湖北枪炮厂用去300余吨,外售1000余吨。这反映了
A. 洋务企业成功抵制了外资
B. 近代企业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C. 中国出现了现代工业的曙光
D.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某种程度上将原有的企业之间的外部关系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有计划性。并出现了所谓的“石油大王”,“钢铁大王”,这种观象是指
A. 资本主义出现垄断组织
B. 资本主义杜绝自由竞争
C. 资产阶级走向全面反动
D. 资木主义的本质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