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颢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官后曾作《秋日偶成》一诗,其中写道:“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被后人评价为“言穷理精深”。此诗作的特点是
A. 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B. 表现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气度
C. 在“格物”中,贯通明“理”
D. 叙事抒情相结合,针砭时弊
在甲骨文中,“德”字左边是表示路口或行动的符号,下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上有条垂直线,意为行动要正,目不斜视。下图西周铭文的“德”字多了一个心字底,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易经》中“君子进德修业”的“德”指道德、品行。德字的嬗变可用于研究
A. 绘画艺术的起源
B. 官府垄断教育的状况
C. 儒家思想的渊源
D. 秦朝统一文字的原因
盛世大唐的绝代风华凝聚着那个时代的珍贵记忆,也深刻影响着后来的民族文化心理。
“盛唐气象”一词最初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至北宋,苏轼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当前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中,“盛唐气象”包括“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中外交流”等。
依据材料指出“盛唐气象”一词内涵的演变。简述“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独特印记。
1845-1848年,马克思在布鲁塞尔生活期间实现了向共产主义者的重变。1893年,列宁在圣彼得堡参加马克思主义小组。1920年,毛泽东在北平开始转变为共产主义者;1922年,邓小平在巴黎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
①简述列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探索。
②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历史记录每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个国家的发展提供启示。
材料一 2010年,北京大学得到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收藏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简牍。这批简牍出土于同一地点,抄写于同一时期,字体主要是隶书,小部分是篆书。
卷号 | 简牍内容摘录 | 初步研究成果 |
Ο | 《三十一年质日》记载“卅一年十月乙卯朔庚寅” | “质日”为秦汉时常见的表格形式的日历 |
四 | 《道里书》记述了江汉地区的水陆交通路线和里程 | 所记地名多位于秦南郡范围内,江陵、安陆、销等是县一级地名 |
《制衣》记录的剪裁方法是为二尺五寸幅宽之布设定 | 秦国确定标准布幅宽“二尺五寸”;西汉初年则规定为“二尺二寸” | |
八 | 《田书》是各种数学计算方法和例题的汇编,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 |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六尺为步”;《说文》载“亩,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田二百四十步为亩”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推断以上简牍抄写的时期,并扼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 近代化又称现代化,反映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巨变。
14-20世纪全球视野下的近代化示意图
(2)①依据材料二,从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两方面,归纳17世纪以前西欧迈入近代社会所具备的前提条件。
②围绕“全球视野下的近代化”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外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人类探索宇宙大事记
时间 | 事件 |
1543年 | 哥白尼通过多年的观测与分析,提出“日心说” |
1632年 | 伽利略首次利用望远镜观测宇宙 |
1687年 | 牛顿发现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用于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 |
20世纪初 | 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
1957年 | 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
1961年 | 苏联发射“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人类第一次飞上太空 |
1969年 | 美国“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 |
1970年 | 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
20世纪后期 | 以美国、俄罗斯为首,欧洲、日本等参与组建国际空间站 |
2019年 | 中国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20世纪4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的开支,制订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以上举措反映出的发展理念是
A. 加大宏观调控与国际协调
B. 实行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D. 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