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竞争是古今中外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都认识到...

竞争是古今中外社会历史发展中的普遍现象。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和古代希腊人都认识到竞争现象的存在,并有深入思考。他们都认为,好的竞争能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冲突和杀戮,导致社会的崩溃。在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符合“礼”“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和只顾谋求一己之私利的“小人之争”。古希腊人认为,战争这样的竞争是坏的竞争,而各种和平的竞赛活动则是好的竞争。古希腊发展出体育赛会制度,在古代中国则有作为“射礼”的竞赛活动。这些竞赛活动都带有仪式表演和道德教化的功能。古代中国通过比赛来学习礼仪和培育“君子”,古希腊的竞赛活动则承担着培育合格公民的责任。

——摘编自王大庆《试比较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竞争观念》

(1)依据材料一,比较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竞争”观念的相似之处。

材料二  在维多利亚(英国女王,1837~1901年在位)初期,随着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的废除,自由贸易的发展速度大为迅速。当时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产品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甚至煤的产量和质量都是他国无法与之相抗衡的,即使是粮食此时也已能经受竞争的考验。因此,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1849年,英国废除实行了两百多年的《航海条例》,不再坚持用英国船只运送货物。减免了两百多种货物的进口税。1860年以后,英国与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德意志关税同盟、普鲁士、奥地利等订立了互减关税的条约,而且这些条约都有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即给予某一国的优惠待遇,同样也给予其他国家。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英国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三  梁启超把竞争分为国家竞争和国民竞争。二者区别在于国家间的竞争是君主号令民众同别国竞争,民众本身处于从属地位,而国民竞争是每个人为其性命财产而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梁启超认为,经济上的竞争比其他领域的竞争更重要。他借适者生存的进化观来说明发展工商业的必要性,“今后之天下,既自政治界之争,而移于平准(交易和经济)界之争;则我辈欲图优胜,宜急起以竞于此。”

(3)①依据材料三,简述并评价梁启超关于“竞争”的观点o

②结合所学,谈谈竞争对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影响o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都认为竞争有好坏之分;都认为不同性质的竞争对社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都重视组织竞赛活动营造好的竞争氛围(都有体育或技能的竞赛);都认为竞赛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2)变化:由奉行重商主义政策到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 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工业品竞争力增强;英国需要为国内的工业品寻找广阔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1832年议会改革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求实行自由贸易;19世纪中期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 影响: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西方各国减少关税,促进国际贸易发展,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3)①观点:梁启超将竞争分为国家竞争和国民竞争,国家竞争强调君主的主体地位,国民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经济领域的竞争比其他领域更重要。 评价:梁认识到国民竞争和经济竞争的重要意义,是正确的;对于国家间竞争认识不全面。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②本题按照思维水平层次赋分: 水平四:观点正确;论点明确,能够从三个以上角度,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紧密,没有史实错误;逻辑严密;语言表达准确。 水平三:观点正确;论点明确,能够从两个角度,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比较充分或者较准确;史论结合较紧密;逻辑较清晰;语言表达较准确。 水平二:观点正确;论点明确,仅从一个角度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紧密,没有史实错误;逻辑严密;语言表达准确。 观点正确;论点不够明确,能够从两个以上角度进行论述,但论述层次单一,史实不充分或不准确;史论结合不紧密;逻辑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 水平一:观点正确,简单论述,没有逻辑,或只罗列史实,语言表达不准确。 【解析】 (1)根据材料“他们都认为,好的竞争能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冲突和杀戮,导致社会的崩溃。”“这些竞赛活动都带有仪式表演和道德教化的功能。”得出都认为竞争有好坏之分;都认为不同性质的竞争对社会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都重视组织竞赛活动营造好的竞争氛围(都有体育或技能的竞赛);都认为竞赛活动承担一定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 (2)变化:根据材料“随着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的废除,自由贸易的发展速度大为迅速。”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由奉行重商主义政策到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 原因:根据材料“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并结合英国当时工业革命的影响可概括得出。 影响:可从对外贸易、世界市场的形成、对英国霸主地位的影响等角度概括。 (3)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从材料“梁启超把竞争分为国家竞争和国民竞争。二者区别在于国家间的竞争是君主号令民众同别国竞争,民众本身处于从属地位,而国民竞争是每个人为其性命财产而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得出其关的观点,如梁启超将竞争分为国家竞争和国民竞争,国家竞争强调君主的主体地位,国民竞争强调国民的主体地位。经济领域的竞争比其他领域更重要。再结合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评价。同时其它观点也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得出,并结合所学进行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苏联画家鲍里斯·叶菲莫夫于1953年创作的一幅漫画,画面上的俄文意为“哪怕他们伪装得非常狡猾,也掩盖不了他们卑鄙的本质!”对此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 揭露了美国发动“冷战”的企图

B. 世界形势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C.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正式形成

D. 抨击美国假借和平掩饰备战行径

 

查看答案

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在他们撰写的《技术工人》一书中写道:“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史读起来像是一部内战史。”以下对“内战”理解准确的是

A. 议会军与国王军队的交战

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

C. 英国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

D. 工业城市与乡村地区对抗

 

查看答案

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7世纪,人文主义者都把成为“皇家顾问”(向君主及其大臣建言)作为追求。而启蒙运动者则把自己看成是“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希望通过影响人民大众,制造并指挥舆论来引导当权者。这一变化说明

A. 文艺复兴提倡君主专制

B. 文艺复兴主张因信称义

C. 启蒙运动重视公共意志

D. 启蒙运动抛弃人文主义

 

查看答案

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举措

A. 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

B. 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

C. 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查看答案

1950年,新中国从苏联、东欧进口的工业设备和原料占总进口的第一位,从苏联进口的日用品占进口货物总值的3.1%。1952年,中国直接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巨额贸易协议;同年,签订中日贸易协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助于打破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②有利于新中国进行现代工业化建设

③建国初期我国日用品丰富无需进口

④欧日各国已经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