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表为日本侵华战争期间,中日国力、军力的对比简表(部分),由此表可以得出
项目 | 中国 | 日本 | |
国力 | 工业总产值 | 13.6亿美元 | 60亿美元 |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 10% | 80% | |
军力 | 总兵力 | 202.9万 | 60余万 |
有训练的后备兵员 | 50万人 | 409.7万人 | |
飞机 | 600架(作战飞机仅305架) | 2625架 |
①中国是农业国,日本是工业国
②中国需要走持久抗战的道路
③中国可补充的兵员落后于日本
④抗战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一部关于中国革命的著作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一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这里的“分水岭”是指
A. 中共八七会议
B. 中共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916年孙中山在解释“中华民国”非“中华共和国”的国号时指出:共和政体为代议政体,如美国树直接民权之规模,瑞士则全乎直接民权制度,今虽易专制而成代议政体,但仍落后于欧美,是因我国国民享有的只是代议权,而非直接民权。这说明
A. 中华民国没有推行共和政体
B. 中华民国尚未实现真正民权民享
C. 中华民国并未结束专制统治
D. 直接民主制是共和政体重要标志
1895年5月“台湾民主国”成立,国号“永清”,并称“今须自立为国,感念列圣旧恩,仍应恭奉正朔,遥作屏藩,气脉相通,无异中土”,同时布告海外各国,“如各国仗义公断,能以台湾归还中国,台民亦愿以台湾所有利益报之”,材料表明台湾民主国
①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
②以争取民族解放为目的
③希望各国能同情中国遭遇
④反对清政府的卖国政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中国与某国所订条约中规定,要求该国“所运货物,进出云南、广西边界,应纳各税,照现在通商税则较减”;签约后该国军队“立即退出基隆,并除去在海面搜查等事。一个月内从台湾、澎湖全行退尽”,该条约签订是因为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1793年清政府规定:驻藏大臣(由中央派驻)监督办理西藏事务,地位与达赖、班禅相等;地方政府噶伦以下大小文武宫员,其升迁赏罚,由驻藏大臣全权办理:西藏外交权归中央,有关西藏的一切对外交涉事务,统归驻藏大臣全权处理,上述规定不能表明清朝
A. 强化了中央对西藏的行政管理
B. 对西藏采取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C. 维护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对西藏采取了双重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