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B. 东汉时期出现了水力鼓风冶铁的新技术
C. 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
D. 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 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 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 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拿破仑一生功过参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拿破仑法典代表了资本主义的特性,所以克劳斯维茨说,拿破仑的二十年的胜利是他的新政治制度的结果,这是一方面,然而另外又有一面,拿破仓的武力征服却是反动的,他的利剑一斫到各民族的本身,便折断了,他自己倒反被各国人民的事业所推翻。
——摘编自候外庐《中国古代社会史论》
材料二:拿破仑回顾自己曾走的道路时,直言不讳地承认:“我曾希望法国统治全世界。”拿破仑知道必须摧毁法国的劲敌英国,他先后实施过三个计划,第一个计划的目的是切断英国通往印度的通道,扼杀英国对东方的贸易。第二个计划是入侵英国本土,第三个计划是企图通过严禁英国商品进入欧洲,窒息英国经济。但相反,对法国却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拿破仑宣称“我就是大革命”,曾对意大利人民说:“法国军队是来为你们打破锁链的”,对远征俄国,他说“想使俄国摆脱自身的那些缺点”。
——摘编自塔尔列《拿破仑传》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的“资本主义特性”,举一例史实说明拿破仑的“利剑一斫到各民族的本身,便折断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实施的第一和第三个“计划”及其给法国带来的“严重后果”,你是否赞同拿破仑远征俄国是“想使俄国摆脱自身的那些缺点”的说法,请说明理由。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派大批华工赴欧参战,为大战早日结束做出了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是帝国主义两大阵营之间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北洋政府从战事一开始,就表现出参战的积极性和热情,协约国出于各自利益考虑,一度阻止中国派兵出战。…1916年夏,随着欧洲战事的升级,特别是交战双方期待毕其功于一役的索姆河战後的打响,英法政府开始转变态度,希望中国政府给予帮助,但由于老牌殖民帝国的心态作祟,他们要求中国采取变通之道,派遗大批劳工赴欧洲协助协约国,主要从事战勤及后方保障工作,
——徐国琦《大战争与大觉悟一中国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对彼得和许多其他西方人来说,中国人提出的问题给他们造成了极深的困扰。
例如“西方文明说到底只是一种物质文明吗?东方文明是否在道德方面最终更高于西方?如果我们接受西方的物质文明,它是否会损害我们更高层次的道德文明?又或者说,是不是如果我们要为我们的道德文明赢得地位,使我们能安心享有我们的文明,我们就必须武装起来,用西方国家所拥有的武器来同西方争战?”彼得警告西方社会必须密切注意华工回国后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变化
——徐国琦《一战中的华工》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参战态度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彼得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参战的历史影响。
中央行政机构的变革与政治体制密切相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行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榄政务,公布法律
第三十一条临时大总统为执行法律,或基于法律之委任,得发布命今,并得使发布之
第三十二条临时大总统统帅全国海陆军队
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
第四十三条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
第四十四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今时,须副署之
——选自《近代史史料汇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三省制与秦汉三公制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省制取代三公制对于国家行政运行机制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行使中央行政权的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体制及其历史价值。
如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形势图。按图中形势出现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 ②③④①
B. ①④③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