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流行口号。
土地改革时期 | “劳动光荣”“发家致富” |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急进抢先”“社会主义有奔头”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 “争上游,敢出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
经济困难时期 | “吃饱肚子为先” |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千遍万变不如(包产到户)一变” |
这反映出广大农民
A. 积极追求符合时代特点的美好愿景
B. 由衷拥护社会主义
C. 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性
D. 坚决支持改革开放
这是1960年1月某杂志刊登的《引洮河水上山》,展现了当时甘肃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在高山上修建水渠引水的场景。这可以用来反映我国
A. 社会主义工业化在稳步中前进
B. 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C. 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D. 经济体制改革释放了农村活力
“‘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在近代中国,类似情况屡见不鲜。这主要说明中国当时
A. 经济发展由外部环境决定
B. 近代化发展道路举步维艰
C. 侧重轻工业而偏废重工业
D. 民族工业忽视了市场开发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造之器”的工厂;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中办得最成功的“与洋人争利”的官督商办企业。他们的共同点是
A. 使用“制造之器”的工厂
B. 与洋商争利
C. 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官督商办
厘金制度是19世纪中叶清政府为筹措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军饷而设的一种额外征收的税收制度,对象为华商,最初试行于扬州,后推行全国。厘金的推行
A. 增强了土货的竞争力
B. 便利了洋货的倾销
C. 收回了关税的自主权
D. 抵制了西方的侵略
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 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D. 资本主义市场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