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方土地肥沃,水道交错,便于灌溉,气候...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南方土地肥沃,水道交错,便于灌溉,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农作物生长,还有丰富的资源。随着南方地区的不断开发,适应水田生产的工具不断被创造出来。东晋南朝时,牛耕技术在南方逐渐普遍,唐代发明了曲辕犁。从东汉末年开始,北方黄河流域屡遭战乱,而且战争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使北方经济屡次遭到严重摧残。而江南地区相对安定,接纳了大量的北方流民。安史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使黄河流城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由战乱前的60%下降到37%,长江流城首次成为中国人口的重心。人口的大量增加为江南经济注入新的力量,江南经济突飞猛进,迅速超过了北方。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三  中国历代王朝一贯奉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是从东周时期开始的。这个政策产生以后,便成为后世历代相沿的传统。重农与抑商,并不是两个互相分离或各自孤立的政策,而实是一个政策的两个侧面,两者是相互成为条件的;重农是为了彻底抑商,抑商是为了确保重农,彼此是缺一不可的。

——摘编自傅筑夫《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1)自给自足或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2)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技术的提高与工具的改进;南方相对安定;北人南迁。 (3)是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历代王朝的统治; 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尤其到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解析】 (1)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为:家庭为生产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水利兴修推动经济发展、铁犁牛耕、精耕细作、赋税徭役繁重、土地高度集中,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为自给自足或男耕女织;精耕细作。 (2)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土地肥沃,水道交错、气候温暖湿润”、“适应水田生产的工具不断被创造出来”、“江南地区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可以提炼出古代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3)政策:评价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应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进行,要一分为二,全面的看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5年,中华民国司法部制定了民法草案,有关婚姆部分明确规定:“男子未满十六岁、女子未满十五岁不得成婚;有配偶的,不得重婚;夫妇不相和谐而两愿离婚的,得离婚。”这些规定

A. 提高了国民政治素养

B. 摒弃了中国传统文化

C. 实现了男女地位平等

D. 推动了民众思想解放

 

查看答案

1932年,《申报》公布其编辑政策,有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以及一切可惊可喜之事。该政策体现了《申报》

A. 是民国政府的喉舌

B. 具有信息传播功能

C. 是较强的学术刊物

D.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查看答案

《上海洋场》中这样描绘:“红黄蓝白耀双睛,海上宏开不夜城。世界年来成黑暗,凭他一线放光明。”开埠不过短短几十年,市民对此从最初的“目所习见则哗然,群以为怪”到后来习以为常和赞赏。这反映了当时

A. 上海沦为了西方的殖民地

B. 民众崇洋媚外的思想严重

C. 上海成为第一个近代城市

D. 工业文明改变了社会观念

 

查看答案

1922年,中华国货维持会在其编选的《劝用国货》中记述:“江西夏布好,蒙古羔羊毛。浙绸苏缎亮又牢,瓷器景德窑。”1928年,上海市教育局《爱用国货歌)中记述:“佛山雕刻,江浙丝罗,价廉物美,远胜洋货。”这些机构的行为

A.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 使中国摆脱了列强控制

C. 使家庭手工业走向繁荣

D. 助长了盲目排外的风气

 

查看答案

1873年,陈启沅创办继昌隆缫铁厂,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几年后该厂被政府下令封闭。19世纪末,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清政府的这一变化

A. 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 是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 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结果

D.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