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前期嫁过五次的女子不厌再嫁,寡妇的尊长不劝其守节,到了西汉中后期“从一而终”的观念才开始内化心中。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社会主流观念的变化
C. 传统儒学的影响
D. 自然经济形态的反映
西汉文帝时,申公、韩婴皆以传《诗》被任命为博士;景帝时,胡母生、董仲舒以传《公羊春秋》被任命博士。由此可以推知汉初
A. 经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之途
B. 品行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
C. 黄老之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D. 儒学逐步取得了独尊地位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朝见齐威王,并尊齐威王为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国君称王而相互尊重,史称“五国相王”。这反映出当时
A. 宗法分封制度开始瓦解
B. 诸侯之间矛盾趋于缓和
C. 周天子的地位下降
D. 山东诸国实力强大
西周初年青铜铭文和文献记载,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东方、封建诸侯,是人臣典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作中开始把周公与禹汤文武并论,出现越来越多更为详细的周公的言论。汉代以后周公的圣人形象得到进一步充实。对此演变,合理的说法是
A. 周公本人政治经历复杂多变
B. 后人借助周公阐发自身主张
C. 历史人物同期记载才更真实可信
D. 新史料的发现弥补前代研究不足
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这一现象表明
A. 周王室集权统治削弱
B. 宗法分封制已经瓦解
C. 华夏文化圈逐渐扩展
D. 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夏商周时期曾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分别称为夏历、殷(商)历和周历。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及姬姓诸侯国多奉行周历,其他诸侯国则是三历并行。这说明
A. 周天子的权威被严重削弱
B. 同姓子弟是分封制的主体
C. 大一统国家体制尚未形成
D. 周文化得到了天下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