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 以和平方式结束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 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
C. 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平等
D.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得以正式确立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上述规定体现了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买卖双方关系紧张
D.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激烈
雅典政治家阿里斯提德就曾在放逐投票时,被一个公民请求代写上阿氏自己的姓名投入票柜,阿里斯提德问那人何以要放逐他,那人答道:“不为什么,我甚至还不认识这个人,但是到处都称呼他为‘公正之士’,我实在听烦了。”这反映了雅典的陶片放逐法
A. 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 是审判民主敌人的最佳方式
C. 实际上不起任何作用
D. 并不能真正保障雅典的民主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材料表明
A. 希腊的地理环境必然导致个人主义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C.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清代政府发布最高命令分为两种: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其中寄信上谕是指上谕由皇帝、军机处拟定后,封盖“办理军机处”印,不再经由六部,直接寄给受命令的人。这一做法的主要作用是
A. 保证了决策机密
B. 强化了专制皇权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适应了军务需要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 君与臣关系越加紧张
C. 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D. 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