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1年10月4日,大清颁布正式国歌《巩金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1年10月4日,大清颁布正式国歌《巩金瓯》。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公报刊出的国歌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为国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9年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代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对上表中国歌变迁进行历史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变迁及解读:国歌变迁带有显著的时代印记。 1911年,清政府为适应外交需要而定国歌。歌词中体现出君权神授等思想,试图继续维护大清统治。不久武昌起义爆发,这首国歌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1926年,国民革命运动深入发展。革命主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歌词表达了国民革命军将士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歌词呼吁全民族团结一致,不畏牺牲抵御外侮,激发国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建国后,使用其作为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解析】 材料中不同时期的国歌其内容主旨也在变化,国歌歌词中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由此提出相应的观点“国歌变迁带有显著的时代印记”。在论证时要注意结合三个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及相关的历史史实回答,要注意阐述时的条理性。如:“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歌词中体现出君权神授等思想,试图继续维护大清统治。不久武昌起义爆发,这首国歌未能真正发挥作用。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定为国歌,联系所学可知当时的时代背景: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高潮迅速到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开始北伐。歌词“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表达了国民革命军将士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1949年9月,将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代国歌,联系所学可知当时的背景为:日本加紧侵华,制造了一系列事变,民族危机加深;国共两党内战。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发出最后的吼声”呼吁全民族团结一致,不畏牺牲抵御外侮,激发国民强烈的爱国热情。新中国成立后,使用其作为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最后总结、升华,国歌变迁具有时代气息,蕴含着中华民族从落后走向进步、从沉沦走向复兴的艰辛历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上华夏农耕文明由于长期处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比较坏境中,以致形成了一种华夏“中心”的文化优越意识。但同时中国自古也有以儒家“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理念为基本内容的“超国家主义”的思想传统。清季民初的读书人意识到,中国并不代表天下,方位也不在世界的中心。20世纪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世界主义论,杨度认为“中国今日所遇之国为文明国,中国今日所处之世界为野蛮之世界”,对此胡适主张“世界者,乃世界人之世界,不当由欧美两洲人独私有之。亚洲诸国为世界一部分,不宜岐视之”,而孙中山则主张“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中国如果强盛起来,还要対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

——据李永晶《新世界主义:破解民族精神的时代困境》等

材料二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主义在西方愈受关注。其基本观点是所有人对人类的忠诚并不一定非把自己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民族国家,人们忠于自己的祖国,并不妨碍对外国人持友好的态度,可以通过交往和对话达到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这不会抹去人们的民族身份。例如,作为欧洲人,人们具有民族性,而作为超越欧洲的国际上的人,人们更具有欧洲性。个人、政府、国际组织毫无疑向都应该为世界城邦的建立负有责任。

——据(法)雅克·德里达《论“世界主义”与宽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世界主义与古代世界主义的不同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以来中西方世界主义的共同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主义思潮对二战后世界发展的意义。

 

 

查看答案

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 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

C. 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 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

 

查看答案

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等国。1960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这表明

A. “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

B. 美国已调整了对华政策

C. 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

D. 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查看答案

联邦德国总理艾哈德在谈到本国经济发展模式时说:“国家的任务不在于直接干涉经济……政府只要在需要支持竞争机械论的时候插手到市场里去就好了,或者在不可能实现全面竞争的时候,出面监督这些市场就好了。”以下表述符合材料观点的是

A. 联邦德国政府明确反对干预经济

B. 凯恩斯主义不适合德国国情

C. “模式”体现“混合经济”特征

D. 德国大力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查看答案

胡愈之在欧战后认为旧文明旧制度已破产,“威尔逊总统国际联盟之理想”和“俄国劳农政府之极端改革”都是改造之先声,是“新时代纪元之始”。这一认识反映了

A. 以俄为师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

B.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 一战丰富了国人对西学的认识

D. 西方文明走向衰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