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对苏联的基本态度如下表所示:
1946年1月 | 杜鲁门明确表示,“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美国对苏联“不应该再做任何妥协”。 |
1946年2月 | 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苏联“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苏联的势力范围”。 |
据此可以推知,当时的美国
A. 积极推动美苏冷战格局的扩展
B. 准备对苏实施强硬的遏制政策
C. 试图借助于战争手段遏制苏联
D. 对苏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折
俄国末代公主帕芙洛娃在《公主回忆录》中写道:“布尔什维克人的政变预计随时都会发生。就我所能看到的,每个人都准备好欢迎它了。没有人再相信临时政府。克伦斯基已经变成可憎的人。”这反映出,当时俄国
A. 无产阶级已与农民结成联盟
B. 布尔什维克注重舆论宣传
C. 列宁革命主张得到民众支持
D. 社会主义革命已具备条件
有学者在谈到1917年俄国革命时认为:“革命是有可能避免的,沙皇政权不能顺应时势而主动改革,导致革命终于爆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沙皇政权才是革命的制造者。”该观点
A. 表明俄国革命是由沙皇领导的
B. 认为俄国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
C. 认为俄国革命的爆发是沙皇专制所致
D. 因其视角新颖开阔而具有科学性
一战期间,沙皇政府因兵源缺乏把面包师征召入伍,导致面包脱销,引发主妇们抢购的风潮,接下来工人宣布罢工,并有部分士兵加入罢工者的行列,冲进监狱释放政治犯,最终导致了政权更迭。这次革命
A.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 完成了四月提纲的革命任务
C. 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某战役示意图。这场战役
A.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B. 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 使北平获得和平解放
D. 推翻了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
下表是解放战争时期某一战役“作战计划”的最初方案与“批示”。据此判断该战役是
阶段 | 作战力量 | 进攻目标 | 中共中央军委批示 |
第一阶段 | 苏北兵团 | 淮阴、淮安、宝应、高邮 | 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为目标 |
第二阶段 | 三个纵队 | 海州、连云港 | 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