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各诸侯国还存在以村社为单位统计土地和人口的现象。战国后期,各国实行以家户为单位的户籍制度,以其作为国家社区管理的主要办法。该变化说明
A. 宗法血缘关系的强化
B. 小农经济在各国普遍确立
C. 专制皇权向基层延伸
D. 统治者意在遏制土地兼并
2015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希腊联军在希波战争中取得胜利。其间,以雅典为首组建了提洛同盟,雅典国力进一步增强,这引起原有盟主斯巴达及其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的敌视。在伯利克里时期,双方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认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努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后人把这一现象成为“修昔底德陷阱”。
——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可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为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享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修昔底德陷阱”的基本含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雅典强大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反映了美国怎样的心态,并分析其原因。
(3)综上,你认为大国应如何避免落入“修昔底德陷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帝国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历史漫画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独特表达。下列两幅历史漫画反映的主题,表述完整的是
A.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 美苏“冷战”的加剧
D. 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有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定期举行首脑会议。据此推断,该组织是
A. 联合国
B. 亚太经合组织
C. 不结盟运动
D. 上海合作组织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
B. 冷战时各国无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利益上避免冲突
D. 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