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代表作有《尚书引义》、《宋论》、《读通鉴论)等。在《尚书引义》等书中王夫之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作了批驳。在《宋论》中他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政治思想。在《读通鉴论》中反思了政治兴亡的经验教训,对前人所提出的“循环论历史观”进行批判和反思,提出了理势合一的历史观……他既论证了“重农务本”的伦理正确,也提出了“人则未有不自谋其生者"的经济伦理。他指出人性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性的形成不全是被动,可以主动地权衡和取舍。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的实体,提出“气一元论”,不是“心外无物”。他还强调“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的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的最高峰。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夫之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夫之对古代哲学的贡献。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任何和平条约在签订时都不能有所隐瞒,否则将不被视为和平条约;任何国家都不能用任何手段去侵吞其他独立国家;废除常备军,以自由公民组织取代,……各自由国家的联盟是国际法的基础在自由国家联盟的基础上创立万国公法,每个国家都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行使权力,这样才能保障和平。
——摘自康德《论永久和平论》
材料二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所定之规约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立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
——摘自《国际联盟盟约》
(1)据材料一概括康德的和平思想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其本质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原则?综合上述材料,评析其积极意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92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继位后,领土扩大“东至于海,……幅员万里”。境内人民,大体可分为以农业为主的汉人、渤海人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契丹、奚等族人民。取得幽云十六州后,为了适应这些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生产方式,辽太宗在中央设置南面官(官署在皇帝牙怅之南)和北面官(官署设在皇帝牙帐之北)的双轨统治机构。
南面官照“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辽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机构比较简单,是根据契丹部落的传统建立起来的,一律任用契丹贵族。北、南枢密院分别是北、南面官的最高机构。北枢密院以下北面官制,大量保存契丹部落旧制,包括北、南大王院、敌烈麻都司(管礼仪)等。南枢密院以下南面官制,则设有中书省、御史台、大理寺、翰林院等汉地传统机构。此制度的实行意味着将契丹部族纳入封建政治体制。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辽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辽国推行这套政治制度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比较表》
项目 | 郑和下西洋 | 哥伦布航海 |
时间 | 1405—1433年(明朝前期、中期) | 1492—1502年 |
人数 | 每次约2.7万人 | 最多1000人 |
舰队性质 | 皇朝特遣船队 | 私人航海探险队 |
经费来源 | 国库支付 | 股份公司和私人集资为主、王室赞助 |
航海目的 | 宣扬国威、朝贡贸易 | 探险、掠夺贸易、寻找黄金和新殖民地 |
船队成员 | 官吏、士兵、水手、工匠 | 冒险家、投机商、水手、工匠 |
扮演角色 | 和平外交使者 | 殖民者、通商者、海盗 |
结果 | 终止 | 推动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 |
影响 | 促进东西方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明;但也给明朝带来沉重负担 | 殖民扩张与掠夺造成了亚非拉国家与地区的贫穷与落后;加快封建主义的衰弱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
据表中所列项目提取2—3个要素,对表中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严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总方针:“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及其所包括的一切;第二环是包括我国、加拿大及其它英联邦自治领在内及美国在其中起着如此重要作用的英语世界;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大环同时并存,一旦它们连结在一起,就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或联合的力量足以推翻它们,或敢于向它们挑战……我们是在这三环中的每环里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国家。事实上我们正处在三环间的连接点上。”……“无论是单个还是集体,我从来不认为英国或者英联邦应该成为联合的欧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从不支持这种想法。”
——摘自《丘吉尔演说集》
材料二 ……欧洲经济共同体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济上蓬勃发展,政治上权威和影响也随之增强。到20世纪60年代,英美“特殊关系”不再那么特殊,美国与西欧的接触更加频繁。……美国对欧洲政策进行了有限的调整,美国强调自身的领导地位,并提出“大西洋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政治和外交利益向欧洲转移。
《20世纪50、60年代欧洲经济统计》
经济年平均增长率 | 出口贸易增长率(1951—1961年) | ||
欧洲共同体六国 | 英国 | 英国对欧洲共同体 | 英国对英联邦 |
4% | 2.3% | 9.2%→15.4% | 50%→32% |
——摘自(20世纪60年代英国外交政策转变及启示》
材料三 经过10年多的艰苦谈判,在第三次申请加入后,1973年英国终于成为欧共体的成员。……然而加入后,英国国有的产业和社会结构引起的失业上升,制造业落后,国际性的通胀和经济衰退,又促使英国把欧共体当做替罪羊。
——摘自《论战后欧洲一体化中的英国外交》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三环外交”方针产生的背景并归纳其思想核心。
(2)与二战后初期相比,材料二中英国外交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对我们的启示。
下表《1913-1932年沙俄、苏联经济数据表》
类别数据年份 | 1913年 | 1920年 | 1925年 | 1928年 | 1932年 |
工业总产值(亿卢布) | 102.51 | 14.1 | 77.39 | 158 | 368 |
钢(十万吨) | 420 | 19 | 186.8 | 425.1 | 592.7 |
粮食(百万吨) | 144.4 | 52.5 | 113.3 | 123.3 | 111.6 |
下列对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 社会制度的转型推进经济迅速发展
B. 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成功探索推动苏联经济复苏
C.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使苏联经济全面提升
D. 苏俄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