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唐代历尽沧桑的“苦难诗人”和时代歌手,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如果以杜甫的诗歌作为研究唐代历史的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杜甫的诗作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②杜甫的诗歌是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可以拿来直接证实历史
③诗歌体现了杜甫的主观情志,不具有客观性
④在引用杜诗证史之前,要甄别研究,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 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B. 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 用仁政恢复人的善性
D. 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有
①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②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③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④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C.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代表作有《尚书引义》、《宋论》、《读通鉴论)等。在《尚书引义》等书中王夫之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作了批驳。在《宋论》中他指出“平天下者,均天下而已”的政治思想。在《读通鉴论》中反思了政治兴亡的经验教训,对前人所提出的“循环论历史观”进行批判和反思,提出了理势合一的历史观……他既论证了“重农务本”的伦理正确,也提出了“人则未有不自谋其生者"的经济伦理。他指出人性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性的形成不全是被动,可以主动地权衡和取舍。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的实体,提出“气一元论”,不是“心外无物”。他还强调“静者静动,非不动也”,王夫之的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的最高峰。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王夫之的主要思想及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夫之对古代哲学的贡献。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任何和平条约在签订时都不能有所隐瞒,否则将不被视为和平条约;任何国家都不能用任何手段去侵吞其他独立国家;废除常备军,以自由公民组织取代,……各自由国家的联盟是国际法的基础在自由国家联盟的基础上创立万国公法,每个国家都必须在法律的约束下行使权力,这样才能保障和平。
——摘自康德《论永久和平论》
材料二 第十六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盟约……所定之规约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立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
——摘自《国际联盟盟约》
(1)据材料一概括康德的和平思想并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其本质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原则?综合上述材料,评析其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