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蒋介石称赞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随后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但1930年后国民政府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与此转变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 国共关系开始破裂
C. 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
D. 中日民族矛盾激化
严复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说:“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威海之海军大替矣。”该战之后
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
B.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镇压中国人民
C.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程度
D. 清政府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杜甫是唐代历尽沧桑的“苦难诗人”和时代歌手,他的诗作被称为“诗史”。如果以杜甫的诗歌作为研究唐代历史的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杜甫的诗作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②杜甫的诗歌是那个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可以拿来直接证实历史
③诗歌体现了杜甫的主观情志,不具有客观性
④在引用杜诗证史之前,要甄别研究,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 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B. 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 用仁政恢复人的善性
D. 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有
①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②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③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④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制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帝国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C. 专制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D.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