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不同学者对康有为的认识
观点 | 出处 |
“(康有为)初讲学长兴里,号长兴学舍,好测览两学译本,凡上海广学会出版之书报,莫不尽量购取。” | 冯自由:《革命逸史》 |
康有为自己向香港《中国邮报》编辑说:“我信仰维新,主要归功于两位传教士—李提摩太牧师和林乐知牧师的著作。” | 王立新:《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 |
在万木草堂讲学时,康有为称“尧、舜如今之滇、黔土司头人也”:又称:“尧、舜皆孔子创议。” | 茅海建:《茂成变法研究》 |
由此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 体现了时代性和自身的局限性
B. 尚未突破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C. 是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反映
D. 主要得益于西方传教上的熏陶
直到鸦片战争,清政府一直实行单口贸易政策,海关征税活动实质上具有一种经营性质,且可以讨价还价,实际征收的税额同海关监督汇往国库的数额没有直接联系。清政府海关征税的做法
A. 便利了外国商品在华倾销
B. 增强了国人关税主权意识
C. 无法适应世界贸易的形势
D. 旨在保护传统的自然经济
明代思想家王艮认为,政治思想应该是“百姓日用之学”,百姓为国家之本,草莽匹夫亦应关心国家天下大事,追求尧舜时代那样的理想政治。“道”不应远人,其核心是“百姓日用”,其检验标准同样是“百姓日用”。该思想
A. 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 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色彩
C. 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D. 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
据史籍所载,元朝把没收来的契丹和南宋的官田全部分给蒙古贵族,少的二十顷、三十顷,多的五百顷、五千顷。又在各地收夺农民耕地,拨给驻军屯田或赏易寺院,元顺帝在位时,一次赐给大承天护圣寺的田,多达十六万二千余顷。这种行为
A. 消除了封建地方割据的基础
B.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C. 成为元政府敛财的重要手段
D. 制约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汉代太常的职责是掌管祭祀相先鬼神,引导天子祭祀。太常的“常”同“尝”,乃依四时奉献时物让祖先鬼神时时尝新之意。大常位列汉朝九卿之首,兼管文化教育,皇陵所在县的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据此可知,汉代的太常
A. 延续了家国一体的政治传统
B. 强化了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C. 成为了当时级别最高的官职
D. 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周代,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自由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干预朝政。史料记载“厉王虐,国人谤王”,郑子产作丘赋(军赋制度),国人谤之”。这反映出该时期
A. 统治者都很重视社会舆论导向
B. 国人的意见左右了国家的决策
C. 原始民主对当政者有制约作用
D. 政治体制具有近代民主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