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融,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大一统”帝国。为了树立“大一统”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大一统”理论中“华夷之辨”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大一统”观念,形成以推崇“大一统”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废除,民族平等被写入约法和宪法,推动了边疆民族观的进步。治边思想由古代的“守中治边”到对边疆地区的重视。在边疆地区的施政方针上,由“因俗而治”转变为促进边疆内地化。措施上,提出了三民主义的边疆政策,在边疆推行省县制,改土归流、改革盟旗制度等,将边疆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控制下,制定并实施了开发和建设边疆的经济政策,同时开展边疆教育,提高边疆各民族的文化水平。
——摘编自马玉华《治边政策:从清代到民国的梳理》等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非常重视民族问题。1941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其中第十七条规定:“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194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内蒙古自治区。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民国时期在边疆治理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陕甘宁边区政府探索民族区域自治的背景和意义。
某文学流派: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与该文学流派风格一致的绘画作品是
A.
B.
C.
D.
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英国颁布系列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让大量私有部门和志愿部门参与到地方自治中来,从而使得地方治理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了。材料反映了
A. 西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B. 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调整
C. 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D. 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1761年法国新教徒卡拉斯之子上吊自杀,狂热的警察和民众臆断“卡拉斯欲阻止儿子改信天主教”实施了谋杀,卡拉斯被判有罪,折磨至死。深感震惊的伏尔泰亲自调查事件和搜集证据,撰写并出版了《卡斯拉先生之死的原始文件》,震动欧洲,三年后该案平反。该事件
A. 导致了法国宗教改革
B. 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C. 传播了平等法治理念
D. 瓦解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罗马法学家吉拉尔力证《十二(铜)表法》的真实性。他从三个维度表明《十二(铜)表法》并非虚构:
吉拉尔的撰述过程表明
A.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B.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C. 利用不同类型史料进行互证能形成更具说服力的解释
D. 文学作品中关于《十二(铜)表法》的记录准确可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结构变化
这一变化表明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B.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根本变化
D.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