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A. 是中国古代工商业发展的反映
B. 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
C. 颠覆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政策
D. 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明朝初年规定,“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但到中后期,佃农不再像以前那样逆来顺受,甚至出现“佃户嚣然动其不义不信之心”的现象。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工商业发展冲击社会关系
B. 农业中租佃经济日趋衰落
C. 重农政策提高了农民地位
D. 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败落
明朝后期,中国的生丝、纺织品、棉布、瓷器等几乎遍及全球,外贸长期处于出超,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整个世界经济秩序是以中国为中心。材料反映
A. 整体世界出现拉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B. 白银流入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C.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促进工商业发展
D. 国际商贸中心地区已转移到西太平洋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元至清初
A. 制瓷业利润日趋下降
B. 官营作坊垄断地位被打破
C.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D. 政府丧失了对经济的控制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六月,上海船户张元隆揽装商客价值数万两银的布匹、瓷器“前往辽东贸易”;同年八月,松江船户张永升揽装茶叶、布、碗等货物“前往关东贸易”。这说明当时
A. 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 民间贸易缺乏政府监督
C. 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
D. 长途贩运贸易较为活跃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 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B. 导致丝绸之路受阻
C. 加剧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D. 反映经济格局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