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A. 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
B. 突破了政府管理
C. 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
D. 部门间联系减弱
西汉昭帝时召开盐铁会议,代表政府的桑弘羊与代表民间的贤良文学,就西汉以来的财政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辩论。会后政府颁布法令,改酒业官营为向卖酒者征税,又下令罢关内铁官,部分地允许私人采炼和贩运铁器。这反映出当时
A. 官营经济由膨胀转向收敛
B. 政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
C. 盐铁官营不利于国家统一
D. 民意左右着政府的决策
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由此可知,宋代
A. 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B. 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
C. 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
D. 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B. “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C. “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之廛”
D. “借间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下列不符合其生产特征的是
A. 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 产品质量较高,技术精湛,但传承封闭,往往失传,难以推广
C. 产品大多非常精美,畅销海内外,极受青睐
D. 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 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 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 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 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