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各国工业化的道路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

各国工业化的道路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首先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英国工业革命的前奏曲开始了。织布革新以后,造成织与纺的矛盾,从而出现了长期的“纱荒”……马克思指出:“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

——百度百科《英国工业革命》

材料二  1860年前后,英国经济达到鼎盛时期,其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煤和褐煤的产量占世界的50%……占世界人口2%和欧洲人口10%联合王国,其现代工业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工业潜能的40~45%,欧洲工业生产潜能的55~60%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出现“纱荒”的直接原因,并概述棉纺织业技术创新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工业生产、国际金融贸易、殖民体系的角度分别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的世界地位并分析形成这一地位的主要原因。

 

 

(1)原因:凯伊发明飞梭后,织布行业的效率大大提高等。 过程: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利纺纱机;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 意义:英国的棉纺织业已经在技术上完成了由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 (2)地位:世界工厂;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日不落帝国”(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原因:开展工业革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推行“炮舰政策”。 【解析】 (1)原因:根据“1733年,机械师约翰•凯伊首先发明飞梭,提高织布效率一倍”概括得出。过程:结合所学可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提高了纺纱效率,但它的缺点是纺出的纱比较细,而且易断,促进了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利纺纱机,克隆普顿发明了骡机,集中了水力纺纱机和珍妮纺纱机的优点,纺出的纱线细致而又牢固。 意义:结合所学,英国的棉纺织业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根据“正是由于创造了工具机,才使蒸汽机的革命成为必要。”得出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 (2)地位:根据“其生铁产量占世界的53%,煤和褐煤的产量占世界的50%”得出世界工厂;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根据“占世界人口2%和欧洲人口10%联合王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成为“日不落帝国”。 原因:根据“1860年前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对外侵略扩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里(东京),街市首次作为中国都城中的一种主要存在,并发育成为一种机能多样,形态丰富,相当成熟的城市功能要素,在根本上影响到城市整体,导致了中国古代城市在形态,制度及性质作用上的嬗变。商业突破了传统市制在时空上的束缚,城市由封闭走向开放,城市的经济职能空前增加。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

材料二  我们以为,16至18世纪中国发生了一场商业革命,尽管它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这场商业革命的体现是,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和海外贸易的扩张。

——唐文基《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

材料三  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官僚缙绅)日常食用消费却用之于追求雕琢、足以炫耀门第的豪奢消费,如操办豪华的婚丧喜庆、炫耀珍宝重器与竞建园林别墅等。他们的高消费具有传统的特权奢侈消费性质,与宫廷的消费相激荡……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郭德利《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促进东京城商业繁荣的政策性因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的表现。

(3)材料二称中国商业革命“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的含义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未完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从19世纪后期起,大型工业企业开始在国家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所有大型企业的新形式中,制造业无论是在资本构成、生产效率还是在技术进步、知识更新等方面都走在了前头。这说明

A. 手工工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B. 第一次工业革命影响了工业规模

C. 制造业承担了大部分的科研工作

D. 垄断企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查看答案

下面是美国部分年代棉花产量和出口变化示意图。对该图解读准确的是,当时美国

 

 

A.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B. 尚未完成工业革命

C. 棉纺织业发展迅猛

D. 加紧对外资本输出

 

查看答案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工业化开始启动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查看答案

《世界文明史》载:“最初的机器价格低廉,纺纱工人可以在家庭里工作,但随着机器体积的增大,机器越来越不能够再设在纺纱工人的茅舍里,而是设立在作坊或设立在河流近旁能利用驱动机器的地方。最后,进—步发展成为用蒸汽驱动的装置,这时造厂的厂房就可以建立在企业家认为合适的地方。”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手工工场逐步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B. 垄断组织开始取代了小家庭生产

C. 技术革新推动了工厂布局的调整

D. 蒸汽动力替代了手工纺织的劳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